高血压患者的科学运动指南,你做对了吗?
高血压患者的科学运动指南,你做对了吗?
据统计,2023年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1亿,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那么,高血压患者究竟应该如何运动呢?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类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高血压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高血压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的运动类型主要包括: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等力量练习,适合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但需注意避免屏气动作,减少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增加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风险。
柔韧性训练:如拉伸、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性。建议每周进行2-3次。
此外,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低强度运动也适合高血压患者。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确保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内(<140/90mmHg),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应监测血压,若收缩压/舒张压超过180mmHg/110mmHg,应控制血压后再进行运动。
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并注意身体反应。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热身与放松:运动前后做好拉伸,帮助肌肉舒展并恢复状态。运动后要充分放松,不要从高强度运动中快速停止,应逐渐降低运动强度,保持放松时间5分钟以上。
合理安排时间:建议傍晚运动,此时血压较平稳。同时避免极端天气下锻炼,如高温或严寒天气。
监测血压:运动前后的血压监测有助于调整运动计划。如运动对控制血压有效,应酌情调整临床用药。
注意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更适合用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衡量运动强度。
运动效果与案例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中心李丽主任团队的研究显示,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在一项针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中,采用“CT引导下臭氧介导的去腰/肾交感神经(L-SDN)术”治疗后,近50%的患者在术后12周随访期间达到了减药标准,术后降压药物负担明显降低,在降压药物显著减少的基础上,术后血压进一步下降,基线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收缩压下降幅度达到13.2mmHg,舒张压下降达6.2mmHg。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高血压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但请务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