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护林员的绿色坚守: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传奇
三代护林员的绿色坚守: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传奇
在云南省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护林员。他们日复一日穿行在原始森林中,守护着这片被誉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都吉七林一家三代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故事见证了普达措从一个普通自然保护区变成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历程。
三代人的守护
都吉七林的父亲是最早一批守护这片土地的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靠着手中的砍刀和简单的工具,艰难地守护着这片原始森林。都吉七林回忆说:“父亲常常告诉我,这片森林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守护它。”
都吉七林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护林员。他每天都要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数十公里,检查森林状况,防止盗猎和非法采伐。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常常加入到巡山的队伍中,帮助清理山上的垃圾,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都吉七林的儿子也加入了护林员的队伍。他说:“我从小就听着父亲和爷爷讲述这片森林的故事,我知道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生态保护的成效
在都吉七林一家三代人以及众多护林员的共同努力下,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中甸叶须鱼、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曾经是骑马、烧烤聚集区的岗擦坝草甸,如今水草丰美、景色宜人。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今,公园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空气质量保持一级,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护林员们的辛勤付出。
护林员的一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普达措的湖面上,都吉七林和他的同事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首先要检查公园内的各种设施是否完好,确保游客的安全。随后,他们将分组进行巡山,检查森林状况,记录动植物的活动情况。
巡山的过程并不轻松。普达措国家公园面积达602平方公里,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护林员们需要时刻警惕野生动物的出没,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变化的天气。有时候,他们需要在山上度过整个夜晚,只能靠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
除了日常的巡山工作,护林员们还要承担起环保宣传的任务。他们向游客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指导游客如何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都吉七林说:“我们不仅要保护这片森林,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爱护它。”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也带动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在公园的带动下,数千名当地居民参与到了生态管护、巡护监测、游客服务等工作中。据统计,户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10余万元。
洛茸村的变化尤为显著。村民们纷纷退出了烧烤、摆摊、骑马等经营活动,转而参与生态旅游服务。普达措旅业分公司对涉及的各村村民按不同标准进行生态资金反哺,探索出一条由政府主导、企业社区共投共建共管共享的路径。
洛茸村村民扎西说:“以前我们靠山吃山,现在我们靠保护山来致富。我们的生活好了,环境也更好了,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普达措模式的示范意义
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实践探索,为全国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公园坚持“严格保护、适度利用”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了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普达措模式的核心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当地社区真正受益。只有这样,生态保护才能得到持续的支持和推动。”
如今的普达措国家公园,不仅是一片自然保护区,更是一个生态与民生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都吉七林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正是这片“人间天堂”变迁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