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启用Aviant无人机配送医疗物资,8条航线常态化运营
广州海珠区启用Aviant无人机配送医疗物资,8条航线常态化运营
1月17日,广州市海珠区城市医疗集团低空医疗项目首飞仪式在海珠区中医医院举办,标志着海珠区低空医疗项目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该项目由挪威无人机公司Aviant提供技术支持,将在区内中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开展医疗样本和相关物资的无人机配送服务。
Aviant无人机技术优势显著
Aviant作为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配送服务的创新企业,其技术已在疫情期间成功运送血样,并逐步扩展到日常食品和药品配送领域。该公司研发的无人机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快速响应:无人机能够迅速运送急需的医疗物资,如血液、疫苗和药品,大幅缩短运输时间。
覆盖偏远区域:突破地理限制,为交通不便的农村或山区提供及时支持。
降低成本:相比传统地面运输,无人机降低了人力和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因交通事故或恶劣天气导致的延误。
操作灵活性:不受地形影响,能垂直起降并自主飞行,提高了配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海珠区低空医疗项目具体实施
经过半年筹备,海珠区统筹了以海珠区中医医院为龙头,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触角,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链为支撑的低空医疗项目体系。经过对飞行线路、配送项目、服务价格、配送效率等方面进行甄选,正式确定了8条飞行线路,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开展医疗样本、消毒器械等相关物资的常态化无人机配送。
海珠区中医医院院长徐剑表示,医院将以医联体平台为依托,与各个合作单位齐心协力,做好现有航线的运营,下一步还将继续将配送服务拓宽到属地其他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让高效配送的生命通道覆盖面更加广阔。
海珠区现已组建以发改、卫生健康、气象等多部门联合的低空经济专班,在低空医疗航线布局、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无人机运行保障等方面均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为全区低空医疗项目规范、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对空域基础分类进行更新,增加非管制区;民航局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
根据《海珠区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到2027年,海珠区将形成低空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应用场景加快拓展、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的发展格局,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具体目标包括:
- 建设1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
- 新建10个左右常态化使用起降点
- 打造1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
- 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亿元
市场前景广阔,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预测,全球医疗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67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7.28亿美元。在中国,旅游观光和医疗救护或将成为eVTOL中短期的核心市场,需求缺口约2000架,市场合计47.80亿元左右。
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
- 缺乏行业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
- 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未成网连片
- 通航机场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
- 大部分机场功能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政策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等。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进步与法规完善,无人机有望成为未来医疗物资配送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海珠区低空医疗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无人机医疗配送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