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春耕:机械化插秧助增收
思南春耕:机械化插秧助增收
春日的阳光洒在思南县的田野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水田中。这是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一幕,这项先进的农业技术正在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禾睦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田儒涛介绍,采用机械插秧后,每亩水稻产量可增加约15%,同时还能节省400元以上的劳动力成本。这一显著的经济效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受并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
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简单来说,机械化插秧采用了一种名为“捣块均匀切块”的原理。插秧机通过插秧针将秧苗连同土块一起插入土壤中,确保每穴秧苗数量均匀,深度适中。这种精准的移栽方式不仅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还大大加快了插秧速度。
思南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然而,传统的手工插秧不仅效率低下,还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以前请人插秧,一个人一天只能插一亩多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能插几十亩,效率提高了十几倍。”当地农民张大叔感慨道。而且,机械插秧的深度和间距都非常均匀,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产量。
此外,机械化插秧还能有效应对耕地抛荒的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偏远地区的农田面临着无人耕种的困境。而机械化插秧大大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使得这些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初期,一些农民对机械插秧持怀疑态度,担心机器会损伤秧苗,影响产量。但随着示范田的成功和实际收益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主动学习和使用这项技术。
“刚开始我还担心机器插的不如人工好,结果发现不仅效率高,产量也上去了,现在我是彻底信服了。”另一位农民李大哥笑着说。
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思南县农业部门通过组织培训、提供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同时,还建立了多个示范点,让农民直观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化。
如今,在思南县的田野上,插秧机已成为春耕时节的一道亮丽风景。这项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