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拟严打非法小广告,专家:需多方联动治理
红山区拟严打非法小广告,专家:需多方联动治理
近日,有消息称红山区将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小广告的专项行动,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尚未见到具体的行动方案,但这一举措无疑值得期待。非法小广告,这些城市“牛皮癣”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更可能暗藏风险,成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
近年来,非法小广告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不断翻新。从传统的街头张贴、喷涂,到如今的网络推广、二维码扫描,其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这些非法广告往往涉及虚假宣传、诈骗、色情等违法内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公安部近期开展的“净网2024”专项行动,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应。据统计,截至8月,全国公安机关已侦破相关案件17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60余名,打击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些案例揭示了非法小广告背后的复杂网络,包括流量劫持、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社交平台引流等多种犯罪手段。
在江苏,公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劫持流量”型案件,犯罪团伙通过黑客程序非法植入全国5千余家网吧近20万台电脑,非法获取游戏推广流量,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在重庆,一犯罪团伙通过在短视频中插入涉黄、赌、诈链接,发布数十万条“插码”视频,非法获利2000余万元。这些案件充分暴露了非法小广告背后的巨大利益链条。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市民普遍对打击非法小广告行动表示支持。在一些网络论坛上,不少网友表示:“早就该整治了,这些非法广告不仅影响环境,还可能骗人钱财。”“希望政府加大打击力度,还我们一个干净的城市环境。”
然而,治理非法小广告并非易事。一方面,违法成本相对较低,而收益却可能很高,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非法小广告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给执法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其次,需要加强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对非法广告的识别和拦截能力。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不轻易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红山区此次拟开展的专项行动,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期待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遏制非法小广告的蔓延,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加整洁,让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