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登上央视春晚,展示古建魅力
天大登上央视春晚,展示古建魅力
2025年1月28日,农历甲辰年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如期而至。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这场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更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精彩节目中,由凤凰传奇演唱的《栋梁》尤为引人注目。这是一首融合了音乐、舞蹈与视觉艺术的创新节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中国古建筑之美呈现在观众眼前。而这个节目的背后,凝聚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师生的心血与智慧。
《栋梁》:一曲唱尽千年风韵
“看我的故乡,不卑不亢,神采飞扬;挺立着希望,生生不息,护佑八方;看我的脊梁,不偏不弯,坚韧如钢;守望着广厦,欢颜悠长,无畏风浪……”
随着凤凰传奇的歌声响起,一幅幅精美的古建筑画卷徐徐展开。节目开场时,大屏幕上依次展示了三幅梁思成先生的手绘古建图:曲阜孔庙奎文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四川宜宾旧州坝白塔。这些手稿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每一笔都凝聚着中国古建筑的精髓。
其中,佛光寺东大殿的测绘图尤为珍贵。这座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建筑,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建筑。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的指引下发现这座大殿,彻底推翻了日本学者“中国没有唐代建筑”的论断,成为中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天津大学:八十年积淀,铸就学术辉煌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这台春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八十年前。1937年,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成立,这便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现已成为拥有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等多个教学科研单位的综合性建筑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果斐然。建筑学专业于1992年和1995年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建筑学专业教学优秀资格认证。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并列第三,风景园林学并列第六。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和对教学改革的持续推动。
学术传承:从梁思到数字时代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教授介绍,节目组获得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这些成果为节目的视觉呈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确保节目中的古建筑术语和结构构造准确无误,春晚导演组在距离春晚42天时,与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的教授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节目中涉及的具体建筑元素,确保了节目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朱蕾副教授分享了与春晚团队的合作经历。为了确保节目中的古建筑术语和结构构造准确无误,春晚导演组在距离春晚42天时,与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的教授进行深入讨论。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了节目中涉及的具体建筑元素,确保了节目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文化传承:让古建筑“活”起来
通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参与,2025年央视春晚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与央视春晚的合作,他们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建筑之美,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呈现,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与央视春晚的携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焕新,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正如节目《栋梁》所唱:“看我的脊梁,不偏不弯,坚韧如钢。”这不仅是对古建筑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