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新癌症防治行动:大肠癌筛查成效显著
上海最新癌症防治行动:大肠癌筛查成效显著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癌症仍是上海居民的重要死因之一,位居第二位。为应对这一挑战,上海已连续四十余年实施肿瘤登记监测,并持续加强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近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制订了《健康上海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推动常见癌症筛查工作,尤其是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多种常见癌症的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
上海市癌症防治行动的目标与措施
根据《健康上海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上海将致力于完善癌症防治体系,提升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和癌症筛查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 到2030年,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达到42%
- 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59%
- 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
为实现这些目标,上海将构建“四位一体”的综合癌症防治模式,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众的作用。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监测、重点癌症筛查等措施,全面提升癌症防治服务效率。
大肠癌在上海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大肠癌已成为上海居民第二位死因。20年来,上海癌症发病率上升77%,死亡率上升21%。然而,在去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后,癌症发病率上升趋缓,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目前,上海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已持续升高至59%,比10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上海在大肠癌筛查和预防方面的具体措施
上海在大肠癌筛查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自2013年启动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以来,已累计筛查589万人次,发现癌前期病变患者9万余人,大肠癌患者约2.5万人。通过筛查,大肠癌诊断时早期比例从12%提升至46%,筛查检出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达到了85%,较同年全市50岁以上大肠癌患者生存率高出21个百分点。
2024年,上海计划继续向5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服务,推动早日实现“50岁以上人人参加一次大肠癌筛查”的目标。同时,依托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社区癌症筛查已扩展到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7种常见癌症。
专家评价:上海癌症防治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指出,上海在癌症防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早诊早治,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8%,且呈稳步上升趋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肿瘤防治科主任顾凯表示,上海首次向全体市民发放的《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覆盖了十种常见癌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2/3,对提升市民防癌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的癌症防治经验也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持续的监测、筛查和健康教育,上海正在逐步实现癌症从“绝症”到“慢性病”的转变,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