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口负增长40万:自然减少与人口外流双重压力下的应对之道
山东人口负增长40万:自然减少与人口外流双重压力下的应对之道
2023年,山东省常住人口减少了40.03万人,这一数字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人口规模。人口减少的背后,是自然增长率负增长和人口外流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
自然增长率转负:出生率断崖式下跌
山东省人口减少的首要原因是自然增长率转负。2022年,山东的自然增长人口为-9.45万人,2023年这一数字扩大到-22.1万人。具体来看:
- 出生率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177万人峰值,到2022年降至68.22万人,6年间出生人口减少了近110万。
- 死亡率上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3.62%,死亡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这种趋势的出现,与全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2021年山东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02‰,当时就有观点认为,这个人口大省离负增长已为时不远。
人口外流加剧:中心城市吸引力减弱
除了自然增长率负增长,人口外流也是导致山东省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计算,2022年山东净流出人口达到15万人,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扩大。
从人口流动的方向来看,山东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具体到城市层面,山东西部、南部城市流出较多,这与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性——本地收入越低,人口外流越多。
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岛和济南这两个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也在减弱。2021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15.1万人,2022年降至8.54万人,2023年进一步降至2.94万人。济南的情况类似,2021年增加9.2万人,2022年降至7.86万,2023年仅增加2.2万人。
应对之策:从社会保障到产业升级
面对人口减少的挑战,山东省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措施。
在社会保障方面,山东省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2023年底,山东长护险参保人数超过517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左右,累计有40万人享受到长护险待遇,基金支出109亿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青岛、济南等城市正在加快布局新兴产业。青岛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济南则在推进“强省会”战略,发展智能制造等高薪产业。
然而,要从根本上扭转人口减少的趋势,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人口问题关乎山东的未来发展,如何破解人口负增长难题,将是山东省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