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蝉蜕:从形态特征到临床应用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蝉蜕:从形态特征到临床应用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it86.org/sf_56AA7A545A8A4C7F838681C6DBBF7D11_209_66E3D680754.html

蝉蜕,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蝉蜕的形态特征、功效作用、药用价值以及临床应用,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传统药材。

蝉蜕,中药名。其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别名与分类

别名:蝉退、蝉衣、蝉壳、蚱蟟皮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半翅目
科:蝉科
种:蝉

分布与采集

分布区域: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辽宁以南,浙江余、福建、云南等。

采集时间:夏、秋二季

用量:3-6g

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用法用量

煎服3-6g,或单味研末冲服。用于息风止痉,可用至30克。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功效与主治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惊风抽搐,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现代研究

  1. 成分:主含甲壳质、壳聚糖,并含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

  2. 作用:本品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还能使心率减慢。

  3. 药理:其煎剂能对抗小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并能抑制小鼠的自由活动,证明蝉蜕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而起到解痉、镇静功效。实验表明,本品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出高度抗肿瘤活性。

功效作用

蝉蜕是一种味甘性寒可以入肺经和肝经的中药材,它主要出产在中国的辽宁和山东,透疹利咽和宣散风热以及明目止痉等都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人们出现风热感冒和咽喉肿痛以及声音嘶哑时都能用蝉蜕来治疗,治疗功效特别出色。另外蝉蜕入药以后还能治疗破伤风也能预防伤处感染。

  1. 治疗皮肤瘙痒
    蝉蜕能驱寒散热也能止痛止痒,平时人们出现皮肤瘙痒或者痛痒时,都能用蝉蜕来治疗,可以把蝉蜕和薄荷叶各取适量,把它们放在一起研成细末,每次取一次直接用白酒调匀以后服用,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

  2. 治疗感冒
    感冒人类的高发疾病,它发病以后人们多会出现发烧和鼻子不通以及打喷嚏等不良症状,这时也可以用蝉蜕来治疗,治疗时要准备蝉蜕一钱,牛蒡子三钱,甘草一钱以及桔梗一钱五分,把准备好的中药材全部放在一起,加清水煎制以后服用。

  3. 治疗恶心呕吐
    平时很多人会因为胃热引发恶心呕吐,这时可以直接用蝉蜕来治疗,把蝉蜕五十个,滑石一两放在一起研成细末,调交以后每次取出二钱加清水一碗煎制,煎好以后加蜂蜜调味,调匀以后直接服用,每天服用一次能让胃热消退,恶心呕吐的症状也能尽快减轻。

药用价值

  1. 用于感冒风热或温病初起有表证者,可与荆芥、薄荷、金银花等配用;表里热盛者,并用石膏,以清解表里之热。风热所致的失音、咽痛,则常与胖大海同用。

  2. 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以及风疹、风疹块,皮肤搔痒。前者,常配牛蒡子、薄荷、葛根等以透发麻疹;后者,常配白蒺藜、荆芥、防风等以祛风止痒。

  3. 用于风热目赤或翳障。前者,常与菊花、木贼、白蒺藜配伍,以疏风明目,如菊花散;后者,常与石决明、赤芍、当归等配伍,以退翳明目。

  4. 用于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常与天麻、全蝎、天南星配伍,如五虚追风散;小儿惊风,发热、抽搐者,可与钩藤、僵蚕、黄芩配伍,以清热息风。

研究:含大量甲壳质。有镇静作用。能降低反射反应和横纹肌紧张度,并对神经有阻断作用。

相关记载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痫,寒热。”

《名医别录》:“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药性本草》:“小儿壮热。”

《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本草衍义》:“除目昏障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痘疹出不快。”

《本草纲目》:“蝉,主疗皆一切风热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府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治头风,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咸、甘,性寒,无毒,不载经络。主催生,下胎衣,通乳汁,止夜啼,定惊痫,逐邪热,杀疳蛊,亦能止渴。”

蝉有五种,陈藏器辨之悉,今以形极大而声极高,一鸣而无所停断者,入药最良。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驱风,退消肿。”

蝉蜕轻浮发散,专治皮毛,退膜,消肿毒。治大人失音,小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意。

《本草蒙筌》:“去翳膜侵睛,胬肉满眦,眼科诚奇。”

《本草拾遗》:“研,一钱七,井花水服,主哑病。”

《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

《本草新编》 “:蝉蜕去目内翳膜、并侵睛胬肉。小儿痘疮,用之以护目,断不可少之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蝉蜕无气味,性微凉。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若为末单服,又善治疮中生蛆,连服数次其蛆自化。为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为其为蝉之蜕,故又能脱目翳也。蝉亦止小儿夜啼,又善医音哑。

相关配伍

  1. 与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可用于风热火毒上攻之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等症。

  2. 与荆芥、防风、苦参等同用,可用于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等症。

  3. 与菊花、白蒺藜、决明子、车前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

  4. 与天麻、僵蚕、全蝎、天南星等同用,可用于破伤风证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

临床应用

  1. 风热感冒常与薄荷、连翘、菊花等同用,可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咽痛音哑,常与胖大海同用。

  2. 目赤翳障常与谷精草、白蒺藜、菊花、防风、草决明、羌活、黄芩等同用,用于翳膜遮睛,赤肿疼痛,视物不明,隐涩难开,多生眵泪等症,如蝉花散(《局方》)。

  3. 惊风夜啼常与白僵蚕、甘草、延胡索等同用,用于惊风、夜啼、咬牙、咳嗽、咽喉肿痛等症,如蝉花散(《药证》)。

  4. 风疹瘙痒常与防风、知母、荆芥、牛蒡子等同用,能疏风清热,除湿止痒。可治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时隐时现(《正宗》)。

  5. 眼目昏暗常与蛇蜕、羌活、当归、川芎、防风、茯苓、甘草等同用,用于风气攻注,眼目昏暗,睑生风粟,或痛或痒,渐生翳膜,视物不明等症,如蝉花无比散(《局方》)。

生理特性

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颈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片,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有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

性状

全形似蝉,中空,稍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触角多已脱落,复眼1对横生,略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左右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前一对足粗壮具齿,后两对足稍细长,均被黄棕色细毛。腹部圆而丰满,有曲纹,尾部钝尖,由腹部至尾端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生长环境:本种栖于山上竹林中。

生药性状和蚱蝉蜕极相似,但色较棕红;腹部狭,腹部上端尤细;每节在近下缘处有一条显著或不显著的黑棕色横纹;尾端呈尖锐刺状;所附泥土极少或无。

以个整齐、金黄色而透红光、无泥沙者为佳。

种类

土蝉衣

略呈椭圆形而弯曲,腿爪多相互抱拢。长约3.5cm,宽约2cm。全体黄棕色,半透明。头部横生二目,稍突出,额部具突出的黄棕色细毛。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胸部生足3对,前一对似螳螂爪,后二对稍细长,作两截形,足尖有细钩,均有黄棕色细毛。中部两旁具小翅两对,前对长,后对较短。背腹部圆而丰满有曲纹,末端钝尖。由腹部至尾部共分9节,每节均有棕色横纹。体轻而光亮。无臭,味淡。

金蝉衣

体较小,金黄色。背部裂口呈一字形开裂,腹狭长,环节单线,由腹部至尾端共七节,尾端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