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智能作战设备: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无人智能作战设备:未来战场的制胜关键
2024年,美军在智能化装备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已形成贯穿“海、陆、空、天、电”五个作战域的智能化作战装备体系雏形。从无人机到无人车、军用机器人,从初期实验到定型生产,从小规模零星使用到规模化常态化使用,从侦察为主到察打一体,美军智能化装备发展迅猛。
美军智能化装备的最新进展
技术突破与实战应用
在技术突破方面,美军在多个项目上取得重要进展。DARPA启动的REMA项目旨在研发可应对高对抗电子战环境的无人机自主能力。该项目的核心策略是,当使用电子战能力干扰操作员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时,配备自主能力适配器的无人机即断开与操作员的链接,无人机将自动执行任务。该项目为期18个月,目前已授予多家公司研制合同,其中由Anduril公司和雷神公司负责无人机自主能力适配器,由Leidos、诺斯洛普·格鲁曼、SoarTech负责特定任务自主软件。
在实战应用方面,美军将智能装备用于中东和乌克兰实战,实施人机结合空战演练。2024年2月,美军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超过85个目标进行空袭,美国防部官员首次证实,他们在此次空袭中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实战。这些技术源自于美国防部2017年启动的马文(Maven)项目。美军一直在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识别可能存在威胁,能够自主识别物体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帮助美军从中东地区的敌对势力处寻找大量的火箭发射器及其他威胁,显著提高了美军的作战效率。
中美俄三国竞争态势
美国推出“复制者”计划,计划在18至24个月内生产并部署数千个可消耗型无人自主平台。这些自主平台可以更接近战术前沿生产,并可以以非常规方式使用。它们具备韧性分布式系统能力,在拒止、降级、间歇或者带宽有限(DDIL)环境仍能使用。
在无人蜂群作战方面,美英两国推出多款无人蜂群自主控制软件产品。2023年8月,美空军创新中心(AFWERX)利用3架配备“蜂巢思维”(Hivemind)人工智能系统的V-Bat 128垂直起降无人机,成功演示了对模拟野火场景的自主监测、识别、定位与报告。此次演示展示了多智能体自主协同能力,将推动2024年美空军对该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无人装备在军事上的广泛投入使用,推动作战制胜机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力、运算力、信息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控制取代摧毁成为了征服对手的首选途径。
未来,无人智能作战设备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集群式作战:通过分布式单个无人作战单元融合为一个集群体系,实现“1+1>2”的效果。典型代表为美国“星链”通信系统和“蜂群式”无人机作战系统。
- 自主式决策:依托智能信息系统支撑,实现感知、判断、决策、行动、评估闭合回路。典型代表如美军F-35战机飞控计算机系统。
- 体系式毁瘫:综合运用传统火力和网络、电磁、激光等新型杀伤手段,精准削弱敌作战体系主要支撑目标。
- 算法式对抗:利用算法优势构建数据分析系统,加快作战全程中的分析决策过程。
结语
无人智能作战设备的发展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面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设备将在未来战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加快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军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