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数字技术到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数据驱动、转型升级三大路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数字技术到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数据驱动、转型升级三大路径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17/detail-inefhmev5809934.d.html

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发表了主题为《关于数字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考认识》的演讲。

总体认识: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数字技术通过蓄能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使能创新范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进质量效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驱动。

蓄能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

  1. 数字技术不断形成重大突破,并驱动其它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涌现
  2. 数据拓展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下的产出极限,并协同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配置,全面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3. 数字化转型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形态不断形成,引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赋能新质生产力三大要素

  1. 数字技术赋予劳动者数字技能,深刻改变工作模式,并催生就业新岗位新形态
  2. 数字技术推动劳动资料从实体形态向实数互促形态延伸,引入数字化新生产工具,并拓展传统生产工具的作用范围
  3. 数字技术推动劳动对象由传统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实体性对象,向实数融合对象扩展,扩大了劳动价值创造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尺度

近年来,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加速渗透各行各业,不仅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制造与商业模式,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构筑了强劲内生动能。

从投入端看,实体经济中数字技术投入占比稳步增长。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数字技术的中间使用比重达7.05%,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从产出端看,数字技术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2023年,数字技术投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我国经济增长1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在所有创新要素中远高于数字劳动和数字政策的贡献。

土地、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及创新效率,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赋能新质生产力。

如图为要素优化组合带来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化。

配置效率:土地、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如资本要素推动劳动力流向更高效的行业。

规模效率:不同要素赋能生产、制造,孕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模式,如数据要素推动M2C转向C2M模式,扩大产品生产规模。

技术效率:资本、人力、数据等要素融合,增强创新研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数据推动人工智能不断迭代、实现技术突破。

数据正推动我国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逐步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助力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开辟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产业数字化转型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重要载体。

从供给侧看,实数融合推进,各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融合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支撑转型升级。2023年,高度数字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为23.31%,较2012年提升6.56%,中低与低度数字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则下降了10.01%。

从需求侧看,需求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为数字投资增长和数字消费扩张。2019-2023年,我国数字投资平均利率弹性为-0.3,远低于传统投资利率弹性,表明利率下降时,传统投资增长乏力,而数字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支撑投资总额稳定扩张;数字消费平均收入弹性为1.7,远高于线下消费水平,表明当居民消费收入增加时,将带动数字消费实现更大幅度增长,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数字化创新范式变革为新质生产力打造核心要素
数字化创新范式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 线性创新转向网络化创新
    数字技术推动创新合作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创新活动打破产业边界和时空限制,创新范式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和强互动的特征。工程平台、开源数据库、算力服务等技术底座不断夯实,赋能创新反馈机制,各环节各主体有效沟通协同创新。

  2. 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
    海量个体将分布式的价值创造活动聚集到网络空间,大量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开源社区、开放实验室衍生而出。

  3. 人脑智能创新转向人机协同智能创新
    “大数据+大计算+大模型”的AI4S新范式有助于加快科学发现速度、推动多领域应用实践提高科学研究的速度和准确性,扩大科学研究领域和学科方法。

从企业巨头的成长和资本市场的表现看,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实现的速率和频次也是前所未有的。

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不断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扣除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增长贡献后的“余值”,而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则是进一步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后,由数字化投入带来的增长贡献。

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效率改善。2019-2023年,我国进入创新主导发展的新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达到43.2%,其中,数字技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达到22.5%,数字化引领创新发展能力持续释放。

在工业领域,数字资本有力支撑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提升作用直接且效果明显。从2004年至2023年,数字资本推动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约1.5倍。

数字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态。从数字技术突破到数据要素配置,从产业数字化转型到创新范式变革,新质生产力正在多维度、全方位地孕育而生。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创新必将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