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神奇的大自然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神奇的大自然
近日,生态环境部主办的“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 探索神奇的大自然”体验活动在国家自然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34个家庭参与,通过观看4D电影《小侏罗兽》和参观多个展区,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自然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北京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是中国首座大型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赋能,让展品“活”起来
时隔20多年、经过数月的整体改陈,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的明星展厅——中央展厅不久前“焕新”亮相。AR点位观展、裸眼3D科普视频、互动科普装置……几乎纵跨整个展厅的井研马门溪龙骨架标本仿佛“活”了起来,增加的展品和展项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感。
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王宝鹏介绍,近200件展品中有七成以上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博物馆广泛征集国内外的标本,涵盖各门类的脊椎动物,全面展示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讲述了“脊椎动物的崛起”故事。
特色展览,展现自然之美
在紧邻中央展厅的临展厅,同步亮相的“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借着中国农历蛇年到来的契机,吸引不少观众在观“龙”后又来寻“蛇”。
浸泡于玻璃瓶中的蛇、缠绕在“树干”上的蛇、扬首疾行的蛇,细密的蛇骨骼,盘曲的蛇药材……近50件精挑细选的珍稀蛇类标本类型丰富、姿态自然、做工精致,加深着人们对蛇类演化、结构特征、行为习性、种类分布等知识的印象。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四个单元。除了大量有关蛇的自然科学知识,展览还呈现了生肖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元的形象和寓意。
4D影院,感受震撼体验
博物馆的4D影院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之一。以《小侏罗兽》为例,这是一部关于恐龙时代的科普影片,通过4D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史前世界的奇妙。
戴上4D眼镜,观众仿佛穿越回35亿年前的史前世界,亲身经历地球生命的演变。从海底的珊瑚礁到陆地上的原始森林,从恐龙的皮肤纹理到天空的云朵飘动,都模拟到了真实世界的质感。VR技术更是增加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每次一抬手,一俯身,都能精准反馈,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史前世界。
丰富活动,寓教于乐
春节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包括答题闯关赛、3D打印巧绘窗花、北派标本制作体验等,融合京剧、魔术、蛇元素的原创科普剧也将在春节期间亮相。
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一位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比单纯看书效果好得多。”
国家自然博物馆不仅是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库,更是寓教于乐的科学殿堂,非常适合亲子游和学生团体参观。如果你也想带着孩子来一场自然探索之旅,不妨提前预约,开启一段奇妙的科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