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助力乳腺癌精准治疗:最新进展与挑战
免疫组化助力乳腺癌精准治疗:最新进展与挑战
近年来,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癌的精准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如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医生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性化医疗。
最新研究进展
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年会上,多项重要研究结果相继公布。其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ET)在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研究备受关注。尽管该研究尚未达到主要终点,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ET仍是高危患者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此外,阿贝西利在携带BRCA1/2突变的患者亚组中显示出初步的一致性获益。瑞波西利虽然不良反应可控,但仍需进行密切监测。更令人振奋的是,新型CDK4选择性抑制剂、AKT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免疫治疗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项。
临床应用挑战
随着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疗效的确立,HER2低表达已成为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亚型。然而,如何精准鉴别HER2-ultralow(超低表达)成为病理学家面临的新挑战。
检测流程中的影响因素
乳腺癌标本的检测流程中,多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例如,冷缺血时间过长会导致HER2显色减弱,因此《ASCO/CAP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明确指出,最长冷缺血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固定液的选择和固定时间也至关重要,推荐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最佳固定时间为6至72小时。
白片保存条件对HER2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显示,手术标本白片7周内,组织芯片白片3周内,HER2表达信号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HER2-ultralow病例更容易出现HER2表达下降,因此《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建议白片在室温下放置不应超过6周。
不同抗体和检测平台的差异
不同检测平台和抗体的选择对HER2-ultralow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匹配了500例乳腺癌样本,采用Ventana 4B5和HercepTest抗体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抗体检测的总体一致性为73.2%,HER2低表达率分别为27.4%和9.2%。这提示我们,不同HER2抗体的灵敏度存在差异,可能对HER2-ultralow病例的检测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DB06研究中,HER2 IHC检测结果必须由中心实验室确认,患者才有资格入组。其中HER2-ultralow人群的入组标准为:地方实验室判读为HER2 IHC 0且在中心实验室判读为0<HER2 <1+的人群。这一入组条件强调了HER2-ultralow与IHC 0不伴有膜染色的区分,意味着需要鉴别出没有任何细胞膜染色的样本,这对病理判读提出了挑战。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和检测技术的持续改进,我们有望实现更精准的分型和更有效的治疗。这不仅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还将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