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识别与应对指南
心绞痛:识别与应对指南
48岁的刘先生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起初以为只是运动不当,休息片刻后症状却持续加重。朋友见状立即拨打120,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幸运的是,由于送医及时,刘先生通过支架植入手术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死亡率超过3成,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是心肌梗死的重要预警信号,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如何识别心绞痛?
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颈部。疼痛性质为压迫感、发闷或紧缩感,部分患者可能有濒死感。通常为钝痛,而非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
除了胸痛,患者还可能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症状,如仅感到轻微不适或胸闷。
发作时怎么办?
一旦出现疑似心绞痛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
含服硝酸甘油:如果家中备有硝酸甘油,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通常在1-2分钟内症状可缓解。但需注意,硝酸甘油不能频繁使用,如果5分钟内症状未缓解,可再含服一片,若仍无效,应立即就医。
及时就医: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是120分钟,遇到这种情况越早救治越好。当务之急要尽快拨打120,如患者为清醒状态,应尽量让其保持平卧,并安抚情绪。
如何预防心绞痛?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等药物,不可随意停药。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异常。
学习急救知识:了解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专家提醒,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关键在于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要重视心脏发出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现及时就医。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