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推荐:泉州开元寺的人文之旅
白岩松推荐:泉州开元寺的人文之旅
“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你只要热爱生活,你就一定会爱上泉州。”著名媒体人白岩松的这句话,道出了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作为泉州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开元寺见证了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变迁和宗教发展,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和参观。
千年古刹:历史的见证者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寺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此后,开元寺历经多次毁损和重建,现存主要建筑为明末郑芝龙重建。
开元寺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由紫云屏、天王殿、拜庭、大雄宝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坛、藏经阁组成。副轴线包括东廊、檀越祠、小开元寺(准提禅林)、西廊、功德堂、尊胜院(弥一法师纪念馆)、水陆寺。两轴线及镇国、仁寿二石塔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
东西双塔:海内第一桥
开元寺最著名的建筑当属东西双塔,它们分别是镇国塔和仁寿塔。这两座石塔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也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
东塔(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1238年,历时12年建成。西塔(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1228年,历时10年建成。两塔均采用花岗岩石材,为平面八角仿木楼阁式建筑,充分融合了石头和木结构体系的优势。
东西双塔的建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塔身采用逐层收分的做法,增加了塔身轮廓线条的变化,也保证了塔身重心的稳定性。门龛错位的立面布置方式,调节塔身重压,且遭遇大风时可减少塔自身的阻力,保证塔的平稳坚固。塔心柱和塔室内壁之间用大石梁链接,塔的横切面看起来就像一个自行车车轮,塔心柱是轴心,塔壁像轮辋,大石梁就像车辐条,通过互相之间的牵引和撑抵,进一步保证了塔身重心的聚向力和稳固。
更令人称奇的是,东西双塔历经两次地震仍岿然不倒。这得益于其科学的设计:平面八角,每一边的对立面都能均匀地基压力,支点多,抗震性好;采取逐层收分的做法,一来增加塔身轮廓线条的变化,二来也造成协和匀称的塔形,大大增强了塔身重心的稳定性;门龛错位的立面布置方式,调节塔身重压,且遭遇大风时可减少塔自身的阻力,保证塔的平稳坚固;塔身石柱的三段式接柱,也巧妙利用了古建筑的接柱手法,通过缝隙的间离、缓冲作用,减轻地震的破坏力。
甘露戒坛:佛教文化的瑰宝
甘露戒坛是全国仅存的三处完整高等级戒坛之一,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列。戒坛内部斗拱装饰着二十四尊飞天,与大雄宝殿的迦陵频伽相映成趣。这些飞天手持南音乐器,展现了泉州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
大雄宝殿:佛教艺术的殿堂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殿内横梁上装饰着二十四尊迦陵频伽,手持文房四宝与十六种“南音”乐器,为泉州独有。这些飞天乐伎的翅膀造型独特,一为鸟翅,一为火焰翅,其中火焰翅造型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游玩攻略:深度体验开元寺
最佳游览时间:建议上午9点至11点,此时阳光充足,适合拍照,且游客相对较少。
重点参观区域:
- 东西双塔:建议仔细观察塔身的石刻艺术,特别是佛本生故事和印度教神话故事的雕刻。
- 大雄宝殿:注意欣赏横梁上的迦陵频伽,以及月台上的印度教石柱。
- 甘露戒坛:留意飞天乐伎的精美雕刻。
- 拍照建议:
- 下午3-5点是拍摄东西双塔的最佳时间,光线柔和,能拍出层次感。
- 拍摄大雄宝殿时,建议使用广角镜头,以完整呈现建筑的宏伟气势。
- 甘露戒坛的飞天乐伎适合使用长焦镜头,以捕捉细节。
- 注意事项:
- 开元寺开放时间为6:30-18:00,无需门票。
- 尊重宗教场所,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 穿着得体,不要穿拖鞋、短裤等过于随意的服装。
开元寺不仅是泉州的宗教圣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泉州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辉煌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走进开元寺,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古刹对话,感受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