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身体异常,可能是癌症预警?
夜间身体异常,可能是癌症预警?
《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癌细胞在夜间更为活跃。这项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巴塞尔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78.3%的循环肿瘤细胞出现在凌晨4点的血液样本中。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夜间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可能暗藏风险,及时关注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
夜间症状暗藏风险
夜间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时段,但也是癌症预警的关键时期。浙江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宇主任医师提醒,以下几种夜间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持续性疼痛:夜间休息时仍感某部位持续疼痛,尤其是骨骼或胸背部的疼痛,且无法通过改变睡姿或服用止痛药完全缓解,可能是癌症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的征兆。例如,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易发生骨转移,导致夜间疼痛加剧。
止不住的干咳:夜间睡眠状态下出现持续性的干咳,很可能是肺部问题的预警。李先生就因为夜间干咳最终被确诊为肺癌,而他两年前体检时就已发现肺部结节,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频繁盗汗:夜间无明显原因大量出汗,醒来后汗止,可能是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的预警信号。虽然盗汗也常见于低血糖、心血管疾病、甲亢以及更年期综合征,但若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
经常腿抽筋:癌症可能导致体内钠、钾、钙、镁元素代谢异常,影响肌肉收缩,引起频繁抽筋。此外,血管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也可能导致这一症状。
夜间呼吸困难:频繁出现夜间呼吸困难、憋醒等症状,需考虑是否存在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肺癌可能压迫气道,影响呼吸功能,使夜间睡眠时呼吸困难加重。
睡眠质量关乎健康
《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3%的受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情况。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夜间开着灯睡觉不仅会增加癌症风险,还会影响褪黑素分泌,降低睡眠质量,增加肥胖风险。
改善睡眠建议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专家建议:
调整饮食:睡前避免摄入咖啡、浓茶、酒精以及辛辣、高脂肪、高糖食物。可以适量食用香蕉和核桃,有助于促进睡眠。
养成良好习惯:睡前可进行阅读、拉伸、泡脚或听舒缓音乐等活动,帮助身体建立睡前条件反射。
营造适宜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创造有利于睡眠的氛围。
身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发出健康预警,而夜间症状往往更具参考价值。及时关注这些看似平常的不适,有助于我们及早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发现应及时就医检查,不要轻易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