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互联网:科技赋能乡村电力升级
农村能源互联网:科技赋能乡村电力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下,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能源互联网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互联起来,实现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这不仅提升了农村电网和用能服务的转型升级,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绿色高效、智慧便捷的用电体验。
农村能源互联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农村电网面临着供电能力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农村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农村电力系统升级和智能化的重要力量。
农村能源互联网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分布式能源的整合和智能化管理。它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需要解决新能源接入和消纳问题。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例如,《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电碳协同:农村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创新
东南大学汤奕教授提出了基于电碳协同的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农业、建筑、交通和旅游四大领域,核心是实现多能互补和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来说,农业能源互联网通过整合农村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能源互联网则侧重于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交通能源互联网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交通系统的能源效率和减少碳排放。旅游能源互联网则结合文化旅游业的特点,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农村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实践
农村能源互联网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重庆智慧农业建设为例,多个项目入选2024年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重庆市长寿区伏羲农场智能农机解决方案,该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丘陵地貌智能农机创新平台,集丘陵地貌智能农机创新平台、数字农田伏羲系统、农业大数据平台控制中心及联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农场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出更科学的种植方案和管理策略。
在江苏溧阳,南山居零碳建筑项目展示了农村能源互联网的综合应用。项目将零碳元素融入新农村的设计与建设之中,开创农村能源革命的先行试点。通过应用光伏系统、智能能源管理、小型风机、V2G充电机、低碳电池材料、多能互补绿屋顶和生物能系统等元素,建设一个集科技、低碳、智慧、旅游、自然为一体的绿色建筑体系。
政策引领:农村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展望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农村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旨在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提升居民绿色安全出行水平。活动通过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形式,提供多样化选择,并组织充换电服务、金融服务等配套支持。
从投资规模来看,农村能源互联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电网提出,“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其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南方电网也明确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期间工作重点,规划投资3200亿元,约占其同期电网投资50%。
农村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提升了农村电网和用能服务的转型升级,更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绿色高效、智慧便捷的用电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农村能源互联网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