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郴州考古新发现:万枚吴简揭秘古城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郴州考古新发现:万枚吴简揭秘古城历史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92849
2.
https://www.sohu.com/a/845454582_12192458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0A077LU00
4.
https://www.sohu.com/a/832860504_121124414
5.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4A06PT300
6.
http://www.news.cn/mrdx/2024-04/11/c_1310770856.htm
7.
https://whhlyt.hunan.gov.cn/whhlyt/news/gzdt/202408/t20240823_33437626.html
8.
http://www.news.cn/local/20240410/bce78ad8afd94440a6fa9f63a7b4fc57/c.html
9.
https://m.ncpssd.cn/Literature/articleinfo?id=ZGSYJDT2024006009&type=journalArticle&typename=%E4%B8%AD%E6%96%87%E6%9C%9F%E5%88%8A%E6%96%87%E7%AB%A0&nav=1&langType=1

近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在该遗址出土了近万枚吴简,这是继长沙走马楼吴简之后国内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吴简发现。这些吴简为研究临武县的行政文书提供了重要资料,涉及赋税、户籍等多方面内容。此外,郴州博物馆近期举办的“奇妙日”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千年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展示了郴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01

渡头古城遗址:近万枚吴简惊现郴州

渡头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渡头村武水河南岸。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组成课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郴州市博物馆等机构于2016-2023年开展了长达7年的系统工作。

考古发现显示,渡头古城遗址以城址为中心,涵括周边墓群、矿冶遗址,分布面积近32万平方米。现存城址(衙署区)平面近方形,北墙正中设门,城址东南设角楼。城墙外发现两条不同时期的护城壕,据城壕解剖确认城址始建于西汉中期,孙吴时期有一次大的重修,且面积缩小,并新建了具有防御性质的角楼。

城址中部的六朝时期大型建筑F2,平面呈长方形,东西8.5米、南北22米,规模较大,此外还发现道路等遗迹。墓地分布在城外四周的低矮山岗上,时代自西汉至晋,共发掘21座。矿冶遗址为调查发现,时代自东汉至宋代,面积近15万平方米,遗址堆积中采集到较多东汉至六朝遗物。

出土遗物以陶瓷、青瓷器和金银器为主,其中以2022至2023年在古城内中部和西北部清理的两口古井中出土了近万枚简牍,是继长沙走马楼吴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简牍中发现“嘉禾”“黄武”“黄龙”等孙吴年号,纪年明确,内容涉及赋税、户籍、屯田、郡县、矿冶等。该项考古收获在2023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上正式发布。

02

简牍保护:十万枚简牍等待修复

简牍,取材竹木,是纸张面世之前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迄今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简牍,出土后有的字迹氧化辨识不清,有的呈现为糟朽木片或软烂成泥状态,交错堆叠互相粘连。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已有十多万枚简牍通过抢救性修复重获新生,但全国范围内仍有数以万计“排队”等待保护修复,这一工作面临多重难题。

简牍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至魏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我国历史嬗变的重要时段。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认为,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简牍比传世文献更具特别价值。

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学生王瑞霖每周都参加学校与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读简班”,在他看来,简牍再现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比如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中记载了边关小吏餐食、账目甚至挨骂的故事。这让历史充满了温度。”他说。

目前,我国发现的简牍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甘肃三省。其中西北地区出土的基本为“干简”——由于出土地气候常年干旱,简牍早已自然干燥,后续保护主要考虑温湿度和空气环境;而南方地区出土的多为“饱水简”,存在糟朽、残缺、开裂、变形变色、微生物侵害、盐类病害等多种问题,保护修复更为复杂。

国内简牍修复领域实力最强的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近年来累计完成13万多枚竹木简牍的脱水工作,饱水简牍修复量占全国90%以上,但仍有37000多枚简牍在“排队”等待修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简牍保护实验室文保人员张晓英说,修复只是简牍保护中的一个环节,研究院待采取保护措施的简牍数量约14000枚,实验室每年只能完成约2000枚简牍的保护工作。由于研究院同时承担考古发掘工作,除了保护已出土简牍,还要随时“迎接”新出土简牍,简牍保护修复时间进一步拉长。

03

郴州博物馆:奇妙日里的文化盛宴

在郴州,一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博物馆静静地伫立着。在这里,许多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它们动人的故事,向游客倾诉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最近,郴州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名为“奇妙日”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秘那些千年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走进郴州博物馆,第一印象便是它那宏伟的建筑设计,既现代又不失庄重。博物馆内清晰的指示牌引导着我,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到访的旅者。在这里,我了解到郴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它不仅因丰富的矿藏而闻名,更是一个文化交融之地,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辉煌。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郴州文物”展区,展出了大量地方出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精美的陶器与玉器,它们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背后都有着不可思议的故事。例如,一件出土于郴州的青铜器,曾被用于古代祭祀,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这份共生的理念至今仍在郴州这片土地上延续。

在“奇妙日”活动中,博物馆特别邀请了知名文物专家为游客解读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述,让我对每一件展品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谈到了文物的发现过程、历史背景,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经验分享让我感受到,文物早已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物件,更是富有灵魂的历史见证。

郴州博物馆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者,它也是现代文化活动的承载者。在活动期间,博物馆内还举办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现场制作展示。游客们可以亲自参与泥塑、剪纸等传统艺术,感受那些蕴含在荧光灯下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小朋友们甚至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他们自己的小作品,现场掌声雷动,其乐融融。

此外,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也是游览的佳处。郴州的自然景观如东江湖、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其侧,游客可以在参观完博物馆后,继续探索这座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魅力。在东江湖上,清晨的雾气环绕,宛如一幅水墨画,而莽山则是登山健身的理想之地。在这些自然景观的映衬下,郴州博物馆的文化气息显得愈发浓厚。

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单纯想寻找休闲去处的游客,郴州博物馆都能带给你非凡的体验。“奇妙日”的举办,让更多人走进了这座博物馆,倾听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感知文物的魅力,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这里,我不仅仅看到了历史的穿越,更深刻理解了文化在时间长河中的重要性。郴州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必将继续成为人们探索与学习的理想之地。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酷热的夏季,带着好奇与热情来到这里,总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感动与灵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