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古镇打卡:古建园林探秘之旅
长汀古镇打卡:古建园林探秘之旅
“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这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对长汀的盛赞。这座位于福建西部、闽赣交界处的古镇,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城,更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客家首府”。
济川门:古城的地标
济川门是长汀古镇的正门,始建于宋治平三年,是古城的地标性建筑。这座高大的城门见证了汀州府的千年繁华。民间相传,汀州府“十二城门九把锁”,其中济川门是唯一一座夜间不锁的城门,体现了汀州府的人性化管理。登上城楼,汀江碧水如带,水东桥车水马龙,再现了汀州“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的繁华景象。
卧龙书院:客家文化的摇篮
卧龙书院始建于南宋,是汀州最早的书院之一,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大儒都曾在此讲学。书院坐北朝南,建于汀州城中轴线旁,古韵悠悠、曲水潺潺,石桥弯拱、竹影婆娑,兼具徽派建筑的庄重和江南园林的秀美。院内设有龙学馆、文昌阁、求真馆等,是长汀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店头街:活着的明清古街
店头街是长汀四大历史街区之一,也是古汀州城最早的商业街区。街道全长453米,保留了前店后宅或前店后作坊的明清建筑特色。街上有146余家商户,木工、雕刻、刻印、打铁、竹器等百十种传统手工业至今仍在经营。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街在火红灯笼映衬下别具韵味。
八喜馆:客家民俗的缩影
八喜馆展示了客家人生八大喜事,包括花烛、添丁、成人、立灶、乔迁、金榜题名、寿诞、丰收等。馆内以实 物、雕塑、浮雕、文字、图案,以及表演等多样形式,声、光、电、数字影像,全息投影等多媒体表现手法供大家观赏并参与互动。建筑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园林风格,是了解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夫第:客家建筑的精华
大夫第是长汀古镇的代表性客家建筑,位于环北路143-102号东北方向134米处。该建筑为客家传统厅堂式,按照客家背山面水房屋布局,东临汀江,背靠卧龙山。门楼面向东北迎水而向,入户三步台阶而下,寓意为财不外流,出 门步步高升。门厅两层,屋顶为1600多个斗拱分为五级组成,斗拱如凤凰展翅,被称为“五凤楼”。大夫第的木雕、石雕精美绝伦,是客家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三元阁:古城的制高点
三元阁始建于唐代,原名鄞江门,明洪武年间改称广储门,明崇祯年间因纪念王阳明在广储东侧建王文成公祠,改称“三元阁”,象征着“三元及第”的美好寓意。三元阁不仅是古城的制高点,也是俯瞰长汀古镇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阁楼上,整座古镇尽收眼底,白天可欣赏古城的古朴风貌,夜晚则能领略灯火璀璨的夜景。
汀州古城墙:千年的守护者
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全长近3000米,将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富有门等城门串联在一起。城墙砖上保留了历代修缮的痕迹,见证了长汀的千年沧桑。古城墙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和防御需求,从卧龙山之巅蜿蜒而下,将半个卧龙山圈入城内,形成了独特的“观音挂珠”景观。
客家文化:长汀的灵魂
长汀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地理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古城中的祠堂、家庙随处可见,体现了客家人尊祖敬亲的传统文化。每年在客家母亲园举办的公祭客家母亲河活动,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
红色记忆:革命的摇篮
长汀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根据地。这里曾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和“红色小上海”。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留下了众多红色遗址和革命故事。
实用攻略
- 最佳游览时间:建议选择春秋季节前来游览,此时气候宜人,适合漫步古城。
- 交通信息:可从长汀南站乘公交或出租车到达古城区,也可自驾前往。动车到达长汀南站后,乘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古城区约需15分钟。
- 美食推荐:一定要品尝当地的汀州米粉、豆腐、米酒等特色小吃。店头街和水东街是美食集中地,可以边逛边吃。
- 游览路线:建议从济川门开始,依次游览店头街、卧龙书院、大夫第等景点,晚上可夜游汀江,欣赏古城夜景。
长汀古镇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无论是古朴的建筑、优美的园林,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值得你细细品味。来长汀古镇,感受这座“客家首府”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