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遗马拉松:一场跨越千年的致敬之旅
成都双遗马拉松:一场跨越千年的致敬之旅
4月24日,两万名跑者齐聚成都都江堰,参加2024成都双遗马拉松。这是一场特殊的马拉松赛事,因为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对千年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致敬之旅。
都江堰,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每年春天,当马拉松选手们奔跑在都江堰畔,都能感受到这座古老工程的磅礴气势和深厚文化。
都江堰的神奇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无坝引水设计。整个工程由三大主体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这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了分水、排沙和引水的完美平衡。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巧妙地将岷江一分为二,外江用于行洪,内江用于灌溉。更令人称道的是,鱼嘴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势变化,实现了“四六分水”的精准调控。在枯水期,60%的江水流入内江,确保农业用水;而在洪水期,60%的江水则被排入外江,防止洪涝灾害。
飞沙堰则起到了溢洪排沙的关键作用。它不仅能够泄走多余的水量,还能利用离心力将80%的泥沙排入外江,有效防止了内江的淤堵。这种“二八分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宝瓶口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形如瓶颈的设计既控制了内江的进水量,又保护了下游的安全。在洪水期,多余的江水会被宝瓶口阻拦,当水位超过飞沙堰时便会自动排往外江,从而避免了洪水的危害。
都江堰之所以能够持续运行近2300年,除了其科学的设计外,还离不开每年一次的岁修制度。每年冬春枯水期,工人们都会使用杩槎、卵石和黄泥等传统材料进行维修和清淤,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这种“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至今仍在沿用。
如今的都江堰,不仅是灌溉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更成为了一张展示中国水利文明的亮丽名片。每年的双遗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一次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致敬之旅。当跑者们穿行于这座千年水利工程旁,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自然的力量在脚下交汇,体验到“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