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被骂,并不无辜
白蛇被骂,并不无辜
看完《白蛇:浮生》(以下简称《浮生》),头晕得厉害。影院的空调开得太冷,电影的主旨让人摸不清。疑惑地跟朋友说“怎么觉得又好又烂”,朋友笑答“感觉又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电影”。后来一边追溯白蛇故事的流变,一边复盘影片细节时发现,当时最朴素的“摸不清主旨”的感受,“又好又烂”的困惑,和电影如今确实两极分化的评价,都切实地指向一些东西。既关乎电影,也关乎《白蛇传》本身。
追光的白蛇系列,目前已经出到第三部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会是本系列的终曲。白蛇系列豆瓣评分 / 2024年8月23日截图
从2019年《白蛇:缘起》(以下简称《缘起》)上映到现在,五年过去,这个系列已经成为国漫的一个热门IP,也曾掀起过热烈的讨论,得过夸,也挨过骂。白蛇系列的前两部,一部比一部天马行空。或许是因为第二部《白蛇2:青蛇劫起》(以下简称《劫起》)的新奇尝试,让许多钟爱古典元素的观众难以接受,到了这次的《浮生》,总体呈现一种求稳求守的姿态。但主创团队似乎又是希望做出一点创新的。这种又求稳又求新的挣扎,给人的观感就是一种好坏参半的无奈。
从警示到爱情
在讲影片之前,不妨先说说白蛇的故事。“白蛇传”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与“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的故事并列,是中国古代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果。现如今我们熟悉的白蛇传,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但在早期,它更倾向于一个恐怖故事。唐传奇《博异志》写道,陇西男子李黄偶遇白衣美女(蛇妖),与之一夜欢情,回家后感到头重脚轻,倒头睡下,却越睡越觉得起不来,妻子揭开被子一看,发现他的身体已经全化成了水,“唯有头存”;此外,还有凤翔节度使李听,也是路遇美人、一晌贪欢,回家之后“脑裂而卒”。
《青蛇》剧照
早期的蛇妖故事,用于警示好色之徒,这时候的白蛇的形象面目模糊,只是作为一个符号,代指美丽的诱惑。蛇妖故事口口相传,融合地方的巨蟒传说,到了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篇,白蛇故事渐渐成形。雨中借伞、盗库银、开药铺、法海捉妖的情节基本出现,白蛇青蛇(此时作青鱼)逐渐定型为白衣美人与青衣侍女。许仙的姐姐、姐夫,以及给符纸的道士、高僧法海等人物也渐次出现。许仙这个时候还叫许宣(到民国时才慢慢改变为“许仙”),他这时也还不是悬壶济世的良医,而是一个身份低微的药铺伙计,人设是做事踏实能干,但是好美色,贪便宜,没啥担当。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
这个时候,白蛇传依然没有成为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篇寓意“贪财贪色之人容易被妖怪缠上”的警示小说,结尾的立意依旧落在“色即是空”。不过此时,白蛇已经从妖女的形象慢慢向贤妻过渡,她美绝人寰,携银两相赠,不再出手害人,只死心塌地要嫁许仙。又过数百年,白蛇故事几经变迁,成于明,盛于清,在民国的戏台子上也曾传唱过,在新中国的电视机里也曾上演过。白蛇越发有了人性,从害人的妖孽变成了可堪同情的女子,勇敢反抗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力量,冲破人妖天堑,追求真挚的爱情。《新白娘子传奇》《青蛇》《白蛇传·情》《青蛇与白蛇》《白蛇传》等一系列电视剧,从不同的角度对白蛇故事进行了各自的阐释。至此,如今广为接受的“白蛇传”才终于成型。
白蛇故事被多次改编,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已经广为流传
可见,白蛇传其实一直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范本,也没有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它与大多活跃在民间的艺术一样,一直流动、变化着。这份流动变化与重新阐释的空间,就是它的生命力。
旧瓶新酒
作为一个民间传说的漫改电影,白蛇系列的“旧瓶”就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新酒”则可以分为技术和内容两个层面。《浮生》的一切得与失,都在这新酒与旧瓶的兼容过程中。先夸好的。从技术层面来看,白蛇系列做得很好。可以说这是追光一向的优点。从《缘起》到《浮生》,视效总体呈现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趋势。烟雨朦胧的西湖,青瓦白墙的杭州城,色调和谐,有水墨画风韵;人物细节、日用物件,也都做工细致,很有质感。桥上行人如织,街巷热络,融《清明上河图》于其中。打戏干净利落、行云流水,无论是小青和法海在夜巷中的过招,还是小白采仙草时与仙鹤童子的打斗,都有来有回,给观众提供了极大的视听享受。此外,宝青坊依旧是一个设计亮点。坊主用博山炉燃香升起的袅袅烟雾,铺成路送小白去昆仑采仙草的设定,新颖有趣。宝青坊出场的那一出木偶西厢,也是巧思满满,广受好评。
再来说说问题。到了内容层面,情况就复杂起来。《浮生》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杂,既有《新白娘子传奇》框架,又有徐克《青蛇》的影子,并且在凑cp方面一对也不落下,仙白、青白、法青统统安排上,主打一个cp大乱炖。主线剧情也存在类似问题。《浮生》整体似乎是想讲爱情故事的。不过这一部没有像前两部那样走原创剧本,而是老老实实地讲了大家所熟知的西湖边那段白蛇传,并且希望通过改变许仙性格等努力,把老故事翻出新意。
《白蛇:浮生》剧照
但这样的改编,其实很容易落入“白蛇传”本身的叙事困境里。前文已经提到,白蛇传是从警示故事演变成爱情故事的。因此它本身就带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成分,是古代百姓一点点修改,加上妖怪题材自带的浪漫色彩,才让这些问题得以淡化——但并不代表这些问题的引发的褶皱能在当代文艺创作中得到熨平。最初的白蛇传,没有情,许仙与白蛇也与后世有很大不同。为了对贪财好色之徒起到警示作用,许仙要足够普通,具有许多人性弱点,贪恋白蛇又背刺白蛇,然后被白蛇威胁恐吓。这时的白蛇形象相当扁平,只是代表来路不明的“钱财”与“美色”。许仙惑于财色,却发现美人是妖,银两是偷,又因为这偷来的财物反复被抓,挨打受罚,最终“醒悟”,找法海收妖,皈依佛门。这样的故事要改为爱情故事,实在需要做出很大改变。首先,白蛇和许仙都要变得更令人喜爱才行。于是,白蛇从威胁性命的妖怪变成心性善良、温柔美丽的贤妻。许仙也从浑身缺点的药铺伙计,变成悬壶济世的良医,贫穷转化为不慕名利,背刺妻子的情节也被改写成纯良所致的懦弱胆小。
《白蛇:浮生》剧照
他们的情也得有个原因,不然白蛇的殷勤还是显得古怪,于是人们在故事之前加了一段“恩”。有些故事里是许仙从别人手里买下白蛇,免其一死,有些故事则是许仙救治过受伤的白蛇。但即便到了这里,最初的问题仍旧隐隐存在,比如白蛇与青蛇的人物形象太薄,许仙的懦弱胆小也导致白蛇对他轰轰烈烈的爱有点解释不通,等等。只是,在浪漫爱情的掩盖下,它们不那么明显。白蛇系列的前两部,其实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逐个击破。第一部《缘起》,就是在“恩”和“爱情”上下功夫,开创一整部电影来解释许仙与白蛇的前世因缘。用阿宣的勇敢弥补了许仙的懦弱胆小;通过阿宣为小白而死的结局,把举手之劳的救命之恩,升华为以命换命的旷世爱情。
《白蛇:浮生》剧照
第二部《劫起》选取小青的视角叙事,并将故事背景拽出古代,设定了一个融传统文化与蒸汽朋克、废土元素为一体的“修罗城”。在这座弱肉强食的执念之城,拍小青的成长、蜕变,完成了白蛇传叙事史上少有的对青蛇这一角色的去工具化补偿。
《白蛇2:青蛇劫起》剧照
一、二两部,都是选取少量传统故事元素,然后进行大量独立创新。《浮生》却一头扎进传统“白蛇传”已经成型的现成框架里,并且,偷了点懒。似乎觉得自己的第一部已经讲得足够,或是相信白蛇许仙的故事人尽皆知,不必费心描绘,影片开始前20分钟,许仙和白娘子就走马灯般过完了相遇剧情,成了亲。小白仅凭一支旧曲就认定许仙“就是阿宣”。许仙对小白的心动,也只表现为桥上初遇时惊艳于对方美貌的一愣。带姐夫见小白的那场戏,许仙更是坦然接受了小白拆下头面首饰替自己还债的举动,几乎让人梦回《警世通言》版贪财好色的药铺伙计。这一部的许仙确实变好了,一开始被白蛇原形吓晕,后变得勇敢,伸手轻轻触碰变回蛇形的小白,勇敢地对抗法海的金毛犼,愿意用生命保护妻子。
《白蛇:浮生》剧照
但是前期爱情部分的描绘过于仓促、单薄,只会让后期两人相救、相护,不惜以性命保护对方的举动站不住脚。然后就是按部就班走剧情。瘟疫蔓延,许仙研究药方,偷库银,开医馆,法海到杭州城,小白喝雄黄酒,现真身,吓死许仙,昆仑山采仙草相救……法海收妖,打来打去,一直打到大结局。大量依托现成的白蛇传叙事,其实会让创新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而且老故事里白蛇与青蛇的形象非常扁平,遵循既有的情节,反倒会让前两部立起来的人物重新变成薄薄一片,躺回故纸堆。精美的视效和音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这种空洞感,但无法彻底消除。
一些亮点
此外,有两处关于人性的细节做得蛮精巧。许仙回家找娘子,却看到屋子已成断壁残垣。这时有一人叫他:“许大夫!许大夫!”往旁边一看,是躲在断墙边、浑身贴满符纸的一个乡邻,吓得哆哆嗦嗦,提醒许仙快跑,“有妖怪!”却又在许仙试图追问些什么的时候吓得落荒而逃:“啊啊啊你也是妖怪!”小青小白被通缉。小青路遇李公甫,变成半人半蛇的形态,龇牙咧嘴,目露凶光。李公甫却扭过他胖胖的身子,说你快走吧,我没看见,哭丧着脸嘟囔:“即使你变成这个样子,我还是想叫你一声——弟妹妹。”
《白蛇:浮生》剧照
不禁让人想到《缘起》的末尾,从害怕白蛇和变成妖怪的阿宣,到齐心协力推倒除妖阵、试图救下二人的村民们。人性的冰冷与温暖处,让人失望与重生起希望处,便在这些瞬间里闪烁。宝青坊主也一如既往稳定发挥,神秘有趣,把经商贯彻到底,又对青蛇白蛇一直流露出帮助的意愿,不禁让人对她更觉好奇。
《白蛇:浮生》剧照
据说会出她的个人电影。希望关于她的故事,可以生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如她现在的样子,随心所欲,自在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