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创新特许经营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牙克石创新特许经营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近日,一个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消息引起了全国关注:牙克石市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凭借其创新的特许经营模式,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入选的全国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新特许经营,激活生态资源
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牙克石市境内,总面积达10159公顷,是一处集河流、沼泽、森林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近年来,牙克石市充分利用当地寒冷气候和湿地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特许经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我们创新性地采用了单要素、多权利、多方式、不同时序组合的资产配置模式。”内蒙古免渡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于锐介绍道。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湿地资源的使用权、经营权等不同权利进行组合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湿地+”新业态,释放生态红利
在特许经营模式下,免渡河湿地公园不仅注重生态保护,更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一方面,通过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手段,扩大湿地面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冬季寒冷的特点,发展“湿地+冰雪”产业,打造冬季汽车测试基地。同时,还培育了“湿地+旅游”“湿地+运动”“湿地+养殖”等新业态,让湿地资源真正“活”起来。
生态效益显著,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
据统计,通过持续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显著增加。与建园之初相比,野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458种,野生动物从212种增加到315种。绿头鸭、苍鹭、白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数量明显增多,湿地“朋友圈”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凸显,反哺民生改善
生态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的改善上,更在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福祉。通过特许经营,免渡河湿地公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社区的经济提升。据统计,2022年,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00万元。同时,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科普宣教并重,提升公众意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免渡河湿地公园还特别制作了系列科普宣教展板。这些展板以生动的图文形式,介绍了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及动植物资源,成为公众了解湿地生态的窗口。
牙克石市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特许经营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这一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