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的国宝级珍藏
辽宁省博物馆: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的国宝级珍藏
辽宁省博物馆,这座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自1949年7月7日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70多个春秋。作为国家文物局认定的8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辽宁的历史记忆,更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精良的展览闻名于世。
馆藏书画:国宝级珍品荟萃
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堪称一绝。正在举办的“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中,展出了30件(套)珍贵画作,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
《洛神赋图》是展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这幅传为顾恺之所绘的名作,存世多卷,而辽博所藏的宋摹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画卷以造型生动、线条飘逸的人物形象,营造出浓郁的神话氛围,较为完整地表现了三国时期曹植所作《洛神赋》中的内容。
另一件国宝级珍品《萧翼赚兰亭图》则描绘了唐朝初年御史萧翼从僧人辩才手中为唐太宗李世民赚取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画中萧翼两手拱于袖间,目光机敏,面容沉稳;老僧则盘膝坐在高背禅椅上,满面皱纹,双眉紧锁,神情略显急迫。画面章法布局古朴,人物描画写实严谨,线条细劲均匀,虽是宋代摹本,但保留了唐代人物画的面貌,是几卷传世摹本中绘画技巧最为高妙的一卷。
除了绘画,辽博的书法收藏同样令人瞩目。《东晋佚名曹娥诔辞》以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和历史价值著称,而宋徽宗的《千字文》则展现了这位艺术家皇帝独特的瘦金体书法风格。
特色展览:精品荟萃,精彩纷呈
2024年8月29日,辽宁省博物馆推出建馆75年历史上首个家具展——“嘉木——中国明清家具精品展”。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恭王府博物馆藏明清家具49件(套)、辽博馆藏文房用具7件(套),展期至2024年11月29日。
展览分为“木材之美•自然天成”“结构之巧•天衣无缝”“木作之韵•意蕴深远”“居室之雅•中正和谐”四个部分。通过木材样品、榫卯模型,辅以文字展示明清家具的用材和工艺;按功能分类展示椅凳、桌案几、箱盒架等家具,解读其文化内涵;构建“明式书斋”和“清式厅堂”两个场景展示明清家具的陈设艺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采用“裸展”形式,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明清家具的艺术魅力。
2024年7月5日至10月7日,由辽宁省纪委监委机关、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共有30余万名观众参观。为用好用活廉洁文化资源,积极宣传廉洁理念,我们在线下展览结束后随即开通线上VR虚拟展厅,持续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让廉韵清风浸润辽沈大地。
您可以通过
辽宁省纪委监委公众号
辽宁纪检监察网
扫描二维码
进入VR虚拟展厅
入口一
关注“辽宁省纪委监委”公众号
入口二
输入辽宁纪检监察网网址
http://www.lnsjjjc.gov.cn
点击“廉韵清风飘窗”
入口三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
云上观展,请您来看!
馆藏精品:见证历史,展现文明
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精品远不止书画。在史前展区,一件白玉猪龙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件红山文化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5000年前辽宁地区的文明高度。白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形象,至今出土件数已逾20件,一般出土于墓葬中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辽博藏有的这件白玉猪龙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也最为精致的一件。其材料为岫岩玉,扁圆厚重,肥首大耳,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吻部与蜷曲之尾衔接,犹未断开,背部有一穿孔。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绘双腹陶罐。这件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村的文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彩绘,展现了距今4300年至2500年前辽宁地区的文化风貌。
辽宁省博物馆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不仅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更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精良的展览,展现了辽宁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魅力。无论是书画精品、明清家具,还是史前文物,都值得你花半天时间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