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打卡苏州园林,邂逅500年前的"阳光房"
冬日打卡苏州园林,邂逅500年前的"阳光房"
冬日的苏州园林,少了春夏的喧嚣,多了份静谧与深邃。雪花轻轻覆盖在曲折的小径和古朴的亭台上,与碧水相映成趣,游人仿佛步入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此时漫步其间,不仅能欣赏到园林的冬日美景,还能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拙政园:500年前的“阳光房”
这两天,苏城开启晴冷模式。在这样的冬季里,在阳光房里晒晒太阳一定很舒服。你知道古代的阳光房是什么样的吗?日前,拙政园假山上的古代“阳光房”——宜两亭,重新对外开放。在这座五百年前的“阳光房”里,阳光透过冰梅纹窗棂,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与亭外的假山池沼、绿树繁花相互映衬,勾勒出如诗如画的景致。游人也不觉已成了景中人。
宜两亭位于拙政园“与谁同坐轩”东南隅假山上,六角攒尖顶,窗棂为冰梅纹,俗称“梅花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是造园技巧中“相邻借景”的典型范例。从中花园观景,随着层层景致的铺展,宜两亭跃然于廊脊之上,让中花园景色得以延伸,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景观空间。
“宜两”出自唐代白居易诗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寓意邻里和谐相处。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西园主人堆山筑亭,使得中西两园主人皆能赏景,互借亭景,为园林增添了别样的情致,“宜两亭”也由此得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中,宜两亭的身影依稀可见。此前,因明瓦窗修缮,宜两亭与其周边的假山区域均处于封闭维护管理状态,游客只能远观拍照。明瓦作为古代“阳光房”的构件,并非传统瓦片,而是由贝壳、蚌壳、云母等打薄而成,其制作工艺繁复,在古代堪称奢侈品,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在江南地区曾风靡一时。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就提及园林窗“俱钉明瓦,或以纸糊”。直到晚晴民国,西方平板玻璃传入,才让“明瓦时代”落幕。岁月流转,明瓦窗逐渐损毁消失,如今仅在少数古民居和古典园林,如拙政园见山楼、留园明瑟楼等地偶有留存。
自2018年起,拙政园管理处古建修缮团队全力钻研,通过拆卸原装钉样式进行逆向还原,并参考浙江嘉善许金海先生的蠡壳窗复原工艺,以及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海月壳加工经验,成功复原明瓦窗制作技艺,先后对见山楼、宜两亭、倒影楼的明瓦窗进行修复。趁着最近天气正好,去拙政园感受一下五百年前的“阳光房”吧!
留园:腊梅飘香的后花园
留园的腊梅开啦!目前开得最盛的是后山后花园墙角的几棵,刚好有个小亭子,可以拍出绝美的框景。留园的腊梅主要集中在后山后花园墙角、东园一角等地,除了腊梅,还有茶花、玉兰、山茶、海棠、映山红、迎春、紫藤、菊、蔷薇等多种花卉,等待着细心的游客去发现。
留园正在举办插花艺术展,展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方式传统插花为主,第二阶段是自由式插花含现代花艺。展览时间持续到元宵节,可以在新年假期或者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游园赏花,感受江南特有的极致审美艺术。
冬日游览攻略
最佳游览路线:
北寺塔——狮子林——居士林——怡园——双塔——网师园——金鸡湖日落
这条路线涵盖了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和古迹,而且每个景点之间距离适中,非常适合citywalk。特别推荐在黄昏时分游览,浮光跃金的景色堪称绝杀。
实用小贴士:
- 门票:拙政园45元/人(1月-3月、6月、11月-12月)
- 交通:拙政园附近有政府安排的公交车,3元/人
- 拍照机位:
- 北寺塔的黄墙腊梅
- 狮子林的腊梅框景
- 金鸡湖的日落景色
- 特色体验:拙政园和留园都有汉服租赁服务,可以体验传统服饰拍照
冬日的苏州园林,虽然少了些绿意,却多了份静谧与深邃。不妨趁着这个季节,来一场不一样的园林之旅,感受那份独属于冬日的诗意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