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证实:火针针灸治疗鼻炎效果显著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证实:火针针灸治疗鼻炎效果显著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一项临床试验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首次评估了火针针灸内迎香穴对中重度顽固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火针疗法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鼻部症状,而且效果持续时间长于单独使用氯雷他定。
这项随机、单中心、假治疗和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180名患者,其中175人完成了试验。参与者被平均分配到火针疗法(FA)组、假火针疗法(SFA)组或氯雷他定组。试验设计为每周一次针灸干预,为期4周,随访4周。评估指标包括鼻部症状总分(TNSS)、非鼻部症状总分(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过敏性鼻炎控制测试(ARCT)和总鼻阻力。
研究结果显示,在2周和4周时,FA组和氯雷他定组的TNSS、TNNSS和RQLQ评分明显低于SFA组。8周时,氯雷他定组的得分比FA组有所增加(Cohen's d >0.80,P <0.01)。FA治疗组的ACRT评分逐渐上升。治疗后,FA组的总鼻阻力明显下降,低于其他两组(Cohen's d >0.80,P < 0.01)。
火针针灸的治疗原理
火针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涉及复杂的神经学机制。研究表明,针刺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能够抑制疼痛神经元的放电,减少电信号强度,从而达到镇痛效果。此外,针刺还能通过影响神经胶质细胞,促进阿片样物质的产生,进一步增强止痛效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对比
过敏性鼻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使用抗组胺药物。然而,这些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相比之下,火针针灸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还具有长期疗效,且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与患者反馈
在临床实践中,火针针灸已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例如,一位长期饱受颈椎病困扰的患者在接受火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医生表示,火针可直接、快速地将“热”送达治疗部位,起到“温”“通”“补”“消”“清”的作用,尤其对骨与关节病相关的顽固性疼痛、麻木、僵硬、痉挛有独到优势。
前景展望
火针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治疗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的重要选择。其操作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的特点,使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火针针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在精神紧张、饥饿劳累、醉酒、体质虚弱等情况下,不宜施治火针;糖尿病患者、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者、高热及面部则须慎用;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
首都医科大学的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火针针灸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火针针灸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