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的美食诗与岭南情缘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0: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的美食诗与岭南情缘

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匠,不仅以诗词文赋名垂青史,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他的诗篇中,不仅记录了美食的美味,更凝结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美食世界,品味他笔下的佳肴,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味觉记忆。

01

被贬岭南:美食诗的诞生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因新旧党争被贬至岭南。同年十月,他抵达惠州,开始了新的生活。岭南的风土人情与美食,为苏轼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

在惠州期间,苏轼游历山水,品尝当地美食,如羊蝎子、谷董羹、玉糁羹及煨玉芋等。然而,最令他陶醉的还是岭南的荔枝。出于对荔枝的喜爱,苏轼创作了脍炙人口的《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

02

《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岭南荔枝的绝唱

惠州太守东堂下有一株由故相陈文惠公亲手种植的荔枝树,当地人称之为“将军荔”。这一年,荔枝树硕果累累,苏轼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便邀请府中官吏一同分享。因为树高难及,他还找来当地的猿猴爬上树去采摘。

饱食荔枝之余,苏轼欣然提笔,以诗歌颂扬惠州之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诗前小序详尽地说明了创作背景:惠州太守东堂下的荔枝树硕果累累,苏轼品尝之后对它赞不绝口,于是邀请府中官吏前来共享。因为树高难及,他还找到当地的猿猴爬上树去采摘。

03

夸张的艺术:从“三百颗”到“三把火”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对荔枝的喜爱。然而,这句诗也引发了后人的调侃:一颗荔枝即便小也有二十余克,大者更可达四、五十克,三百颗荔枝重达十几斤,一日三餐如何能够吃得下呢?

有学者指出,这句诗是苏轼对荔枝极度喜爱的体现,正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一样,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有粤语区的朋友提出,这句诗可能是对当地谚语“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误听。这个谚语在粤地的发音与苏轼的诗句很相近,因此有人推测,顾秀才在提及荔枝时,可能引用了这句谚语,提醒苏轼荔枝虽美味但不可多食。

04

美食与文化:苏轼的岭南情缘

苏轼在岭南的生活,不仅让他品尝到了美食,更让他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惠州的两年零八个月里,苏轼修桥铺路,开荒种地,与百姓打成一片。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关心民生的官员。

苏轼的美食诗,不仅仅是对食物的赞美,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荔枝的美味,更看到了苏轼与岭南百姓的情感交流,以及他对岭南文化的认同。

05

结语:美食诗的治愈力量

苏轼的美食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治愈了无数人的心灵。在《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中,我们看到了苏轼面对困境时的乐观豁达,也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如他在诗中所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份对美食的热爱,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从苏轼的美食诗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正如苏轼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