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sc.people.com.cn/n2/2025/0126/c345167-41121337.html
2.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207/c1008-40174862.html
3.
http://cul.china.com.cn/2025-01/26/content_43020989.htm
4.
https://soc.bnu.edu.cn/szdw/zzjs/js/de26ba8d22d04b40b5cc9120b864c3b8.htm
5.
https://www.hnzx.gov.cn/2024/12-16/4346542.html
6.
http://www.ctaxnews.com.cn/sswh/2025-01/20/content_1101120.html
7.
https://news.bnu.edu.cn/zx/xzdt/5ba22ad458da41e884cc6f81b1f0505c.htm
8.
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761801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不仅让国人欢欣鼓舞,也让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的学者们倍感振奋。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作为春节申遗工作的专家顾问,为这一成果的取得做出了重要贡献。

萧放教授长期从事民俗学研究,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领域,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8部。在《岁时——传统中国人的时间经验》《中国历史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论纲》等代表性著作中,萧放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在萧放看来,春节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欣赏,关键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普遍的人文价值。春节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新年的时刻,更是一个全面而生动地诠释宇宙间和谐共生、新旧更替有序、生活丰俭相宜、个人内心平和、家庭和睦美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

“春节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岁末年初,人们以积极主动精神送冬接春、辞旧迎新。新的时间、新的开端、新的未来,让中国人在一年又一年中充满了幸福的期待。”萧放教授指出,这种对时间更新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家庭团聚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论相隔多远,都要回家过年,透过中国春运这道文化景观,能直观地看到春节承载的巨大情感力量。”萧放认为,春节强调家庭团聚,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家庭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实践。祭祀祖先,向尊长拜年,给晚辈发红包,都涵养着家族亲情、家国情怀。

在春节申遗过程中,萧放作为专家顾问,对申遗工作者进行了春节相关培训,并参与了申遗文本的撰写和审稿工作。他强调,文本撰写的关键在于紧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和平性”“社会团结”,从春节中探寻并系统梳理这些元素。

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春节文化成为新的课题。萧放建议,要坚持守正创新,重视保护和弘扬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同时,要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和传载技术,改进一些不合时宜的旧习俗,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新习俗,让春节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做好非遗春节的传承传播,可利用多种方式,让春节文化内涵保存赓续,并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和传载技术扬长避短。”萧放表示,我们需要凝聚全社会共识,为怎样过好春节、怎样把春节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而一起努力。

据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萧放认为,春节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面对未来,萧放充满信心:“申遗成功后的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而且是世界的节日。我们期待能为春节保护传承提供更好的保障,让春节在人类未来生活中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