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变绿洲:鄂尔多斯的奇迹
库布其沙漠变绿洲:鄂尔多斯的奇迹
“死亡之海”变绿洲,这是一场持续了30年的生态奇迹。曾经植被覆盖率不足3%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有6000多平方公里披上绿装,生物多样性从100多种恢复到1026种。这场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绿色革命,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更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30年前,库布其沙漠每年会发生50多次沙尘暴,是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然而,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治理行动改变了这一切。当地政府、企业、农牧民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投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创新:治沙的关键力量
在库布其沙漠,科技是支撑。亿利资源集团的智慧植树机器人每台每天可以种800棵树,大大降低植树成本、提高植树效率,有效解决沙漠腹地人工植树这一世界难题。从人工种树到机器人种树,从土方法到“硬核科技”,无不展现着治沙人的智慧,显示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产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沙漠生态修复工程浩大,耗资惊人,必须在治沙中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亿利资源集团逐步构建了绿色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总规模3.3GW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项目,总投资额近20亿元的生态健康产业链,以七星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以及沙漠生态修复、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等系列重大治沙生态工程,企业同时在沙区投资建设了两个绿色工业园区,与光伏治沙区联动联产,形成光氢储化一体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政策支持:持续发展的保障
政策是推手。当地政府大力推行“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农牧民通过承包、入股、租赁以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防沙治沙,逐步构筑起了支持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政策体系。
沙漠里的坚守者
在这场生态革命中,无数治沙人付出了辛勤汗水。张喜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位43岁的内蒙古汉子,一直守着库布其沙漠生活,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和他的同伴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京津地区的沙尘天气减少了90%,库布其沙漠核心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由不足3%增加到65%。同时,通过发展光伏、生态旅游等产业,当地农牧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副秘书长阿明娜评价道:“在这里目睹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恢复成就,这鼓舞了全球坚定抗击土地退化、荒漠化和沙漠扩张的地区的人们。”这一成功经验正在向沙特、蒙古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奇迹,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向世界证明,只要坚持科学治理、持续努力,人类完全有能力将荒漠变成绿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