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人刷身份证坐公交,你体验了吗?
深圳老人刷身份证坐公交,你体验了吗?
2025年1月起,深圳正式实施60岁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政策。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老年人的出行流程,更体现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对老年群体的温情关怀。
政策落地,惠及百万老人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94万,占总人口的5.36%。随着第一批来深建设者逐渐老去和随迁老人持续增多,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9年,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达到149万人,占比10.52%。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深圳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老年友好政策,其中就包括此次的免费乘车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凡在深圳市居住、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包括港澳台老年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或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即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和地铁的优惠。
简化流程,出行更加便捷
“以前需要专门办理一张颐年卡,现在直接用身份证就能刷,真是太方便了!”70岁的张阿姨对这一变化赞不绝口。她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地铁出行,新政策实施后,不仅省去了办卡的麻烦,也避免了卡片丢失的困扰。
据深圳通公司介绍,为了配合这一政策的实施,全市所有公交地铁站点都进行了设备升级。老年人只需在专用读卡器上刷身份证,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开启闸门。对于部分无法识别的老旧设备,乘务员会使用手持机进行人工验证,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顺利出行。
从“医食住行”全方位构建老年友好城市
事实上,免费乘车只是深圳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一个缩影。在医疗方面,深圳全市800多家社康中心已全部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为来深异地参保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就医服务”。在餐饮方面,深圳已建成46家长者饭堂及助餐点,日助餐量约1.4万人次。在居住方面,深圳各街道、社区组建了专业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发展群众志愿队,面向辖区的特殊老人开展定时探访、专业康复、结对帮扶。
未来展望:打造“老有颐养”的幸福家园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深圳市政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到202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颐养。
“深圳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我们深知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各项老年友好政策,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这里安享晚年。”
专家观点:政策背后的社会意义
“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深圳市政府对老年人群体的深切关怀。”深圳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明(化名)表示,“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更传递出一个信号:在深圳,每一位老年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还将促进代际融合。”李教授补充道,“当老年人出行更加便捷时,他们就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与年轻人互动交流,这将有助于打破代际隔阂,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
结语
随着深圳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在深圳老有所依?这些“医、食、住、行”上的政策和举措,或许提供了一些路径与样本。深圳市政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根据《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到202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颐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