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相知无远近:张九龄的诗意与当代回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相知无远近:张九龄的诗意与当代回响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GVOF48053469M5.html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1998/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7A011AZ00
4.
https://zj.ifeng.com/c/8gJAMGOvjLO
5.
https://www.gushiwen.cn/wen_1155.aspx
6.
https://www.guoxuemeng.com/mingju/581137.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7%8E%84%E5%AE%97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出自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在这首送别诗中,张九龄以豪迈的语调,道出了对友情的独特理解:真正的知己,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近在咫尺的邻居。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才华横溢。在武则天长安年间,张九龄以“左拾遗”的身份步入仕途,后因直言敢谏,深得唐玄宗器重,官至中书令,成为一代名相。然而,张九龄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两次被贬,历经宦海沉浮。这些人生经历,不仅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也让他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送韦城李少府》中,张九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诗人送别友人,驻足于路旁驿亭,眼前是即将凋谢的野花,耳畔是清新的鸟鸣。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既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然而,诗的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却以豪迈的语调,将离别的伤感一扫而空。这句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更体现了张九龄豁达的人生态度:真正的友谊,不会因距离而疏远,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心灵相通。

这句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类对友谊的共同理解。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时代,这句话更显现出其深远的意义。近年来,一个名为“李华”的现象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原来,在英语考试中,许多中国学生都曾以“李华”的名义,给外国友人写过信。如今,这些信件真的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回复。在这些回信中,有外国网友分享的生活点滴,有对中国的向往,更有对友谊的珍视。正如张九龄所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通过网络,不同国家的人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找到了心灵的共鸣。

从“李华回信”到“China Travel”,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在被拉近。无论是通过书信、网络,还是面对面的交流,我们都在努力打破偏见,寻找共同点。正如张九龄在诗中所表达的那样,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距离而褪色,反而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醇厚。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铭记张九龄的教诲:真正的知己,不会因距离而疏远。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多元的世界,用理解和包容,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因为,当我们真正相知时,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近在咫尺的邻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