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亭公园,即将全新亮相!
快哉亭公园,即将全新亮相!
好消息!经过4个月的精心修缮,徐州快哉亭公园即将在五一期间全新亮相。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古迹,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快哉亭修缮工程进入尾声
快哉亭位于快哉亭公园的东南角,坐南朝北,是一座高出地面的独立建筑院落,白墙、青瓦、栗壳色大门,门楼上大文豪苏轼写的“快哉”二字苍劲隽秀。
快哉亭东西两侧均有廊亭环绕,错落有致。“历经4个月的紧张施工,目前修缮工程只剩下打磨、喷漆、绿化等扫尾工作了,预计五一之前全部竣工,计划五一期间开放。”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说。
完整还原,凸显宋朝古风
修缮后的快哉亭,最亮眼的要数亭子内顶部,只见栗壳色、正方形形状的实木梁架置于顶部,四道老戗(角梁)交会于圆柱形的雷公柱,贯穿亭顶,起到加固梁架、支撑宝顶的作用,整个顶部给人稳重大气的感觉。
快哉亭每个檐角上都有4个造型各异的雕塑,一字排开,共有8组,从外到内依次为骑凤仙人、凤、马等,在廊亭屋面阳角处,新增加了6条龙吸水脊,“像快哉亭檐角上的雕塑、景苏堂大脊上的吞脊兽,都是原先就有的,古建筑修缮的重要一点就是修旧如旧,严格按照传统材料工艺,结合现代技术进行修缮、加固、复原,确保快哉亭的历史风貌得到完整还原。”相关负责人说。
顶部青瓦上的花纹是按照宋朝制式定制,选用的栗壳色喷漆更耐腐蚀,更能凸显古建筑的原先风貌。
站在这里,倾听历史的声音
快哉亭院落中使用的地砖均为纯手工制作的灰色仿古金砖。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快哉亭的历史风貌,院落中原先高大茂盛的银杏树、白皮松、广玉兰、法桐都进行了保留,又增加鸡爪槭、红枫、罗汉松、芭蕉、绿竹,让市民游客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绿意。
快哉亭的前世今生
快哉亭公园为徐州较早的园林之一。
唐代
唐咸通年间(860-874年),时任感化节度使的薛能来到徐州城南一个名叫阳春亭的园子,看到园中三三两两的白富美相约看景,顿时诗兴大发,写下“池中水是前秋雨,陌上风惊自古尘。欲召罗敷倾一盏,乘闲言语不容人。”想要小娘子给他倒杯酒,又怕别人说闲话。他不会想到在200多年后的宋朝,快哉亭将在这里开始它的故事。
北宋
北宋熙宁十年四月,苏东坡由密州知州调任徐州知州,修建快哉亭的时候苏轼已经在徐州任职了,李邦直建亭后请苏轼前来同游并请苏轼题名,苏轼取孟子“千里快哉风,一点浩然气”之意,挥墨写下了《快哉此风赋》: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这座新亭也就叫了快哉亭。
北宋诗人陈师道在《登快哉亭》一诗中写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清代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徐海道吴世熊重建。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太守桂中行又进行扩建。他在《重修快哉亭记》碑刻中说:“快哉亭地极幽胜。......过伊、滕二公祠,东南以望,则见芙蕖映水,杨柳红桥,虹堤倒影,有楼阁参差,隐现于花光树色间者,则阳春亭及快哉亭也。”由此可知,这座园林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清朝末年,徐州人评出了本城的八大景观,快哉亭公园的“阳春观荷”名列其中。
近代
1928年,北伐军进驻徐州后,将快哉亭及荷花池辟为公园。荷花池很大,快哉亭北面,包括后来的青年路、市政府大院一部分,都是池子的一部分。九曲亭、凉亭、石桥、水阁点缀其中。
抗战胜利后,因疏于管理,公园已有2/3变成污水坑和附近居民倾倒垃圾的场所。公园内的金城电影院和九曲桥,均已破烂不堪。
1949年,徐州对公园进行整修和建设,首先在园中植树300株,拆除了部分旧城墙。解放后,此园被命名为“人民公园”,面积由1.48公顷扩大为5公顷。
1952年,四角亭、八角亭及东西两座九曲桥翻修一新,成为当时徐州人的热门打卡点。
1956年9月,从北京、合肥及边疆等地运来金钱豹、梅花鹿等38种动物和孔雀、锦鸡、鹦鹉等几十种鸟类,在公园东侧建设的动物园开放。
1976年,因受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公园内被附近居民搭满了防震棚。
1979年,园内开挖防空工程,公园已面目全非。
1981年,徐州市对公园进行了改建。
1983年,徐州扩建彭园时,决定将快哉亭公园(时称人民公园)内的动物园迁至彭园。1985年,动物们搬到了城南的新家。
1984年,经过三年改造建设的人民公园正式更名为快哉亭公园,而快哉亭也在原址上重建了。
到2005年,快哉亭公园免费开放时,荷塘曲桥古城墙,方亭花架品香堂,还有阳春观荷、快哉亭等16处景点,占据西中东,园内花木繁茂,绿化覆盖率达98.7%。
2021年7月1日,封园改造一年的快哉亭公园重新对外开放。改造后,园内快哉文化、古城文化、东坡文化完美融合,配套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整个公园面貌一新。
快哉亭,变与不变
昔日的快哉亭建在古城墙的脚上,
如今的快哉亭依旧安静而美丽地坐落在徐州闹市中央。
这里,藏着一代一代徐州人的珍视。
(摄影/季广天)
(摄影/刘雪洪)
公园东边的小桥石栏上,民国17年夏历5月铜山县县长刘炳晨书写的“乘风趁月、达岸、曲水、荷香、放生池”等描绘公园景色的字样刻在上面。
(摄影/刘雪洪)
八角凉亭是整个公园为数不多还保持着原有风貌的建筑。廊亭的飞檐回旋,朱色变成了古铜色,黄墙也变灰了又刷白,简化简明简单,多少还脱不开原形。
(摄影/刘雪洪)
在这里喵星人可以睡得肚皮朝天,保安大叔常常来给它们喂食,生活得很幸福。
(摄影/刘雪洪)
饭后逛一圈快哉亭公园已是日常,午后在这里小憩半晌,对于许多老徐州来说都已成为了习惯。
(摄影/刘雪洪)
人们下着棋,谈着天,听孩子嬉闹。
透过阵阵鸟叫虫鸣,飘来不知谁家生活做饭的香味,抬头一恍惚,见夕阳已沉,却仿佛才过了一碗茶的工夫......
(摄影/刘雪洪)
池塘边的L型长廊和以前一样,是老年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
(摄影/刘雪洪)
快哉亭公园附近学校下课的孩子,经常跟着爷爷来到公园里走一走,听他们讲讲当年的那些事。
快哉亭是徐州千年古城的城市记忆,
它的老故事、新生活,
在时光中,不断地重叠、流传下去。
本文原文来自徐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