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升级: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迎来新机遇
跨境理财通升级: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迎来新机遇
2024年2月,新版“跨境理财通”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实施,为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版政策在投资者准入条件、个人投资者额度、业务试点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进一步释放了政策红利。
政策升级:降低门槛,提高额度
新版“跨境理财通”对投资者准入条件进行了优化。“南向通”业务的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从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降低为“满2年”。同时,增加“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作为家庭金融资产准入的可选条件,让更多大湾区居民能够参与试点。
在投资额度方面,个人投资者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个人同时通过银行和证券公司参与试点,两种渠道分别各有150万元额度。这一调整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灵活性。
业务试点范围也进一步拓宽。新增证券公司参与试点,同时将内地销售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产品纳入“北向通”合资格产品范围,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范围由“R1至R3”扩大为“R1至R4”风险等级(不含商品期货基金),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
市场反响:参与度大幅提升
新版“跨境理财通”政策落地后,市场反响热烈。截至2024年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的个人投资者已达7.1万人,其中涉及港澳个人投资者4.6万人,内地个人投资者2.5万人;跨境理财汇划金额达138亿元,其中“南向通”130.13亿元,“北向通”7.87亿元。
2024年2月至12月,境内“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856.74亿元人民币,较“跨境理财通”1.0汇划额增长6.2倍。日均开户量较“跨境理财通”1.0增长了1.5倍,共新增投资者6.29万人。
优势凸显:多元化投资选择
与银行版“跨境理财通”相比,券商拥有成熟的投研经验,产品相对更加丰富,涵盖不同种类、不同风险、不同等级。招商证券此次共推荐了近70只北向通投资产品,这些产品的推荐综合考虑了基金经理投资年限、管理规模、历史产品运作策略、历史业绩和回撤控制、基金公司投研实力和风险管理机制等因素。
平安证券积极帮助客户进行全账户资产配置,丰富客户持仓结构。其有关负责人表示,客户可以通过平安证券跨境理财购买境内外多只基金产品。北向通方面,在境内现有货架上精选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南向通方面,合资格基金产品数量120余只,合作中资及外资基金管理人超20家。
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证监会此前表示,将不断完善证券公司“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业内认为,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背景下,“跨境理财通”有望继续扩容,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跨境理财通”要走向更广阔市场,当前还面临汇率波动风险等挑战,产品类别也有待进一步丰富。有投行人士表示,现阶段各券商主要以高息短期产品吸引客户,产品到期后,若没有合适的基金承接,客户留存率和转化率将面临考验。
深化融合: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跨境理财通”是内地与港澳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中的重要一环,自2021年9月正式推出以来,通过北向通和南向通产品设计,打通了境内外理财产品市场,很好满足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投资需求。
业内认为,长远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扩容,有助于提升其业务吸引力,为市场引入增量资金。同时,有望进一步丰富离岸人民币使用场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总体而言,新版“跨境理财通”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也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支持了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持续发展,跨境理财通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