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非主流”与“杀马特”:谁更懂亚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非主流”与“杀马特”:谁更懂亚文化?

引用
中国网
12
来源
1.
http://psy.china.com.cn/2024-07/16/content_42863523.htm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8A06FER00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69879
4.
https://36kr.com/p/3047504117681029
5.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02875/
6.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412/186134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1%E6%96%87%E5%8C%96
8.
https://zh.moegirl.org.cn/zh-hk/%E6%9D%80%E9%A9%AC%E7%89%B9
9.
https://www.baike.com/wikiid/8732615954260320670
10.
http://literature.cssn.cn/ztzl/xsyjzt/llypp/202405/t20240520_5753366.shtml
11.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393
12.
http://marxism.cass.cn/mksjbyl/202403/t20240306_5737120.shtml

“非主流”和“杀马特”这两个词,曾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掀起轩然大波。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时尚潮流,更代表了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两种典型形态。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运用伯明翰学派的抵抗理论和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探讨这两个群体为何兴起、遭受污名以及走向衰退的原因。

01

从兴起走向衰落:两个亚文化的命运轨迹

“非主流”文化兴起于2000年代初期,主要通过网络社区传播,其特征包括使用特殊符号和字体的网络用语、追求个性化的行为方式等。而“杀马特”则以夸张的发型和服饰为主要特征,最早由罗福兴在2005年创立,迅速风靡全国。这两个亚文化群体都以独特的风格和行为方式,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追随。

然而,这两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亚文化现象,如今却已风光不再。据观察,随着主流文化的收编和同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两个群体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例如,“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虽然通过短视频平台重新获得关注,但其影响力已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比。

02

抵抗与表达:伯明翰学派的视角

从伯明翰学派的理论来看,这两个亚文化群体都体现了青年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他们通过独特的风格和行为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以“杀马特”为例,其夸张的发型和服饰,正是对主流审美标准的挑战。正如伯明翰学派所指出的,亚文化群体通过拼贴、同构和戏仿等手段,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也成为了群体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重要标志。

同样,“非主流”群体通过使用特殊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方式,构建了一个与主流文化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这种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正是伯明翰学派理论的核心所在。

03

文化资本的积累:布尔迪厄的视角

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看,这两个亚文化群体都在通过独特风格的实践来积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获得的非经济性资源,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地位和机会。

“杀马特”群体通过独特的发型和服饰,构建了一个区别于主流社会的身份标识。这种标识不仅帮助他们获得了群体内部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可见度。虽然这种文化资本在主流社会中可能不被认可,但在亚文化群体内部,它却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样,“非主流”群体通过特殊的网络用语和行为方式,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文化资本来获得群体内部的尊重和认同。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不仅帮助他们建立了群体内部的等级体系,也帮助他们区分了自我与他人。

04

衰落的原因: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这两个亚文化现象的衰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主流文化的收编和同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这两个亚文化现象的影响力扩大,主流文化开始对其进行收编和同化。例如,一些“非主流”用语被主流媒体引用,一些“杀马特”风格被时尚界借鉴。这种收编和同化,削弱了亚文化群体的独特性和抵抗性,最终导致其衰落。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他们对亚文化的诉求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元的表达渠道和文化选择。这些变化,都对这两个亚文化现象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青年群体自身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当代青少年对亚文化的理解和追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和抵抗,而是开始追求更有深度的文化表达和身份认同。这种变化,也加速了这两个亚文化现象的衰落。

05

启示与展望

“非主流”和“杀马特”的兴衰历程,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它告诉我们,亚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也是青年群体积累文化资本、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提醒我们,随着社会环境和青年群体的变化,亚文化现象也在不断演变。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元、更复杂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出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