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园林设计:道法自然的典范
青羊宫园林设计:道法自然的典范
青羊宫,这座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的道教圣地,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展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作为全真龙门派的重要道场,青羊宫的园林景观不仅是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八卦亭:青羊宫的园林明珠
青羊宫的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八卦亭。这座重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亭子,占地289平方米,高约20米,是青羊宫的标志性建筑。亭子的设计处处体现着道教文化符号:三层亭基分别象征天、地、人,顶层圆形代表天圆,中间八方形寓意八卦方位,底层四方形表示地方。亭柱由十六根高约4.8米的石柱支撑,柱础石雕刻八卦图案,整座亭子木石结构,相互投榫衔接,不加一栓一楔,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亭子的外立面装饰更是精美绝伦。除南正门为太极图浮雕外,整座建筑在立面造型、色彩、内外雕刻、彩画图案等方面,也高度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丰富的外檐层,深檐口在外檐柱上安装挑枋,在挑枋上安典型的四川建筑特色木垂花,在垂花之间安木挂落,上下层屋面翘角使用高高翘起的大刀头,同时在檐口建筑构件上还安装有代表八卦符号的雕刻彩花12套。在彩绘方面,整座八卦亭有太极图9幅、日月图案8幅、十二生肖浮雕图1幅、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图像159幅。
从立面方面看,整个亭身以黑色为主调,同时缀以红色辅料。如,从双重檐来看,上层为黄色琉璃瓦所覆盖。下层,则是八面为绿色琉璃瓦屋面。因绿色象征水,道教又推崇“上善若水”至上追求。加之,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水在屋面能灭火,能保护建筑免遭火灾,绿色琉璃脊上烧制的波浪纹浮雕,给整个象征水的屋面,增加了波浪滔滔的动感。
上层屋面中央,安放琉璃葫芦宝鼎。宝鼎,放在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瓣基座上。整座宝鼎,高约3.6米,在阳光照耀下蔚为壮观。
在八卦亭的每根垂花上,向着八个不同方位还雕有一个龙头。底层檐口,是张口抢宝珠的龙头。木翘脚,安的是琉璃烧制的青龙。二层外檐口外,每根檐柱挑枋雕刻是木龙头,每个挑枋上挂有木垂花并雕一龙头,每角的木角梁端头,也雕刻有张口抢珠的龙头。
顶层屋面琉璃脊头处,每根安装一条昂首欲飞的琉璃烧制青龙。每条龙身盘旋于亭脊之上,头部高高抬起,向着屋顶的葫芦宝顶。龙身之上,还雕刻有朵朵紫色祥云的图案。龙口之内,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有外圆内方的铜钱。
除此之外,在八卦亭外檐东、西、南三方有龙柱上还镌刻有红底金字的三副楹联。南面正方是“西山函关佛子拜,东来鲁国圣人参”。取自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当年曾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受到佛门弟子的礼拜,而儒家圣人孔子也曾从东方的鲁国西来参拜老子,并向他学礼的历史典故。西南一副楹联则是“无极而太极,不神以为神”,来自道家宇宙从无到有,从无极到元气混一的太极,然后派生天地万物的宇宙观。
道法自然:园林设计的哲学基础
青羊宫的园林设计深受道教“道法自然”理念的影响。道教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在青羊宫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庭院的设计,作为此次项目中“谷”最为核心的体现,MUDA慕达建筑以“天圆地方”为切入点,为二层增加室外平台,边缘形成一条顺滑曲线,使用红色的玻璃栏杆将其符号化,抬头便是蓝天绿树的取景框。而一层方形的庭院则进行了造景,回应“一池三山”的意向。“天圆地方”的道,“一池三山”的法,掌控了整体空间的自然要素。
MUDA慕达建筑希望通过不同的造景手法,将景色入画,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中庭水景的结构钢柱序列给游人的视线进行了空间重组,实现了步移景易;弧形旋转楼梯将一楼与二楼空间串联,二楼曲线平台实现了空间的收放,提供了与青羊宫的不同观景视角。院内造景,院外借景,窗棂对景,利用传统园林的流线组织原则使游人身处其中,处处皆是体悟。
在青羊宫的园林中,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园内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山水小品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例如,园中的植物配置以自然式为主,强调植物的自然生长状态;山水小品则以自然形态为主,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体现了道教的自然观,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
历史传承与现代启示
青羊宫的园林设计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川派园林的独特魅力。其建筑布局、装饰艺术和景观营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羊宫的园林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城市园林建设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生态自然观不仅为现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当代人居环境构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青羊宫的园林设计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青羊宫的园林设计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