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领跑全国房价复苏,市场分化中寻找机遇
上海领跑全国房价复苏,市场分化中寻找机遇
2025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5.6%,连续27个月保持正增长,领跑全国。一线城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化,上海和深圳新房价格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而北京则受供应结构调整影响,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
随着2025年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的公布,市场分化的主基调再次显现。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5.6%,连续27个月保持正增长,领跑全国。一线城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化,上海和深圳新房价格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而北京则受供应结构调整影响,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
上海、深圳凭借产业聚集和人口流入,支撑起更强的置业需求。以深圳为例,2024年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上涨3.2%,核心区二手豪宅价格涨幅超过15%,显示出资产保值的市场共识。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新房价格连续3个月回升,而沈阳、长春等东北城市房价同比跌幅仍在扩大。
2024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政策工具箱持续发力。全国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1%,二套利率降至4.9%,较2023年峰值下降90-110个基点;南京、苏州等城市首付比例降至20%,并取消郊区限购。政策效应逐步传导至市场端: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12%,其中上海、深圳单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8%和23%。
市场进入修复通道,刚需迎来置换窗口。一线城市土地供应连续两年收缩,2024年北京、上海宅地成交面积同比减少12%-15%,核心区新房供需比降至0.8:1;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2024年宅地成交量同比下降20%,但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供需矛盾为房价提供支撑。
对于购房者而言,分化市场中需把握结构性机会。一线城市刚需群体可关注地铁沿线的二手次新房,此类房源议价空间普遍超过10%;改善型需求则可借助“卖旧买新”政策优惠,在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前完成置换。长期来看,核心城市优质资产仍是对抗通胀的重要选项,而人口流失、土地财政依赖度超100%的城市需谨慎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