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95名返乡大学生以“村务专员”的身份,活跃在80个农村和社区,他们不仅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这一创新实践,正是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返乡大学生发挥重要作用的生动写照。
政策护航:为返乡创业插上科技翅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措施,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创业融资方面,个人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则可达300万元,且由财政予以贴息。据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已达2929亿元,同比增长165%。
税收政策方面,对持《就业创业证》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减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
此外,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23年1-6月,全国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528亿元,用于落实包括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
西南五省调查:返乡创业意愿持续增强
一项针对西南五省市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调查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并考虑返乡创业。
该调查覆盖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五省市的65所全日制本科高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收集了数千份有效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与个人家乡情怀、家庭经济状况、学校教育引导等因素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虽然返乡创业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正在逐步升温。
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返乡大学生在行动
返乡大学生正以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产业发展方面,返乡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电商等领域。例如,昌江县叉河镇唐村的村务专员整合800亩土地,示范带动群众发展毛豆产业;十月田镇好清村的村务专员帮助群众壮大香水菠萝产业,助力该村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称号。
在基层治理方面,返乡大学生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治理理念和方法。昌江县通过设置“村务专员”岗位,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不强等问题,优化了基层治理结构。
在人才培养方面,返乡大学生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农村部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2年共培育农村创新创业者39万人,为乡村振兴储备了大量人才。
挑战与机遇:返乡创业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返乡创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不足,难以找到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使得一些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就业;农村创业环境和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影响了创业成功率。
为破解这些难题,专家建议:学校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农村创业环境,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搭建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结语: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返乡大学生以其知识、视野和创新精神,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