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警惕!冒充公检法骗局又现,如何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警惕!冒充公检法骗局又现,如何应对?

引用
8
来源
1.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2.
https://www.ahjinzhai.gov.cn/public/6596361/37061890.html
3.
https://gat.fujian.gov.cn/ztzl/fjjffpzxrx/zhxx/202407/t20240729_6491081.htm
4.
https://ga.tj.gov.cn/gaxc/aqffts/202403/t20240328_6584435.html
5.
https://gaj.huaibei.gov.cn/jwzx/jfts/57815705.html
6.
http://www.news.cn/legal/20241022/deebf57a5e6d43498a5ce94b35a6ff7a/c.html
7.
http://www.scfzw.net/m/keti/44/110195.html
8.
https://www.bjhr.gov.cn/zt/qmfzhr/fzxkt/202411/t20241129_3952869.html

近日,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再次猖獗。2024年5月,江苏无锡男子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地警方”的电话,称其涉嫌一起重大案件,需要配合调查。诈骗分子通过伪造的“警官证”和“通缉令”获取王某的信任,并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证明清白。王某按照指示操作后,才发现自己被骗,损失高达14万余元。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冒充公检法诈骗虽然不是新型诈骗手段,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这类诈骗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伪装身份:诈骗分子会冒充警察、检察官或法官,有时还会伪造警官证、通缉令等证件。

  2. 制造恐慌:他们通常会声称受害者涉嫌洗钱、诈骗等严重犯罪,需要配合调查,以此制造恐慌。

  3. 要求转账:最终目的都是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信息。

为什么这类诈骗屡屡得逞?一个重要原因是,诈骗分子利用了人们对公检法机关的信任和敬畏。然而,真正的公检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

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会:

  • 通过文字、图片、视音频等方式全程记录执法活动
  • 对办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
  •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程序,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办案

因此,如果有人自称是公检法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网络要求你配合调查或转账,这一定是诈骗!

面对冒充公检法诈骗,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1. 保持冷静:接到自称是公检法机关的电话时,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仔细辨别对方身份。

  2. 核实信息: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如拨打110或前往当地派出所咨询。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的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4. 拒绝转账:真正的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要求你转账,更不会有所谓的“安全账户”。

  5. 及时报警:如果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包括对方的特征、言语和行为等。

总之,在无法确定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务必保持警惕,避免泄露敏感信息,并尽快联系警方核实情况。只有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