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古城:千年赣派建筑的瑰宝
万载古城:千年赣派建筑的瑰宝
2024年12月,一场名为《点亮中国村——中国古村落江西行》的融媒体活动,让江西万载古城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这场活动以“在江西古村落,遇见美丽中国”为主题,通过直播团队的镜头,向全国人民展现了这座千年古邑的独特魅力。
千年古邑:历史的见证者
万载古城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吴头楚尾”的重要地理位置。这座古城建县历史近1800年,自三国东吴时期置县以来,一直是赣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誉为“赣西第一古城”。
古城内的古迹众多,包括明代城隍古庙、清代文明古塔、田下古城街区及始建于清代的周家大屋等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载古城的古祠堂群,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多姓氏古祠堂群,已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赣派建筑:独特的建筑风格
万载古城的建筑风格属于赣派建筑,这是江西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赣派建筑以布局简洁、朴实素雅著称,既不同于北方的四合院,也不同于南方的天井院,而是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古城内的古祠堂群是赣派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些祠堂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砖木结构为主,高大开敞,布局严谨。每座祠堂的建筑面积多在上千平方米,最大的甚至达到四千多平方米。祠堂的木构梁架采用穿斗式结构,雕饰精美,屏门窗棂、门墩柱础、天花雀替等部位都刻有精美的龙凤、花草、人物、山水等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万载古城的祠堂群打破了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规矩,呈现出“歪门斜道”的独特布局。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赣派建筑的灵活性,也反映了古代万载人的智慧和对传统的突破。
文化传承:历史的积淀
万载古城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文化的载体。这里曾是南唐尚书李征古、北宋文字学家徐铉、元末明初史学家黄盅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古城内保存的得胜鼓、开口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展现了古代万载人的智慧和对传统的突破。
万载古城还是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曾长期驻扎万载仙源,这里被誉为“小莫斯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与开发:焕发新生
为了保护这座千年古城,万载县于2013年启动了田下古城保护利用项目。该项目由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投资30亿元,主要对明清时期的22座古祠堂及部分民居、巷道进行保护开发。
经过保护开发,万载古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更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的万载古城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古城内的古建筑得到了修缮,古街道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传统文化活动也得以传承和发扬。
新时代的万载古城
2024年12月的《点亮中国村——中国古村落江西行》活动,让万载古城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活动通过直播团队的镜头,全方位展示了万载古城的魅力。同时,活动还创新运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了万载古城的AI海报,以数字化的艺术表达,让观众沉浸在赣鄱古村的自然美景与文化韵味中。
万载古城,这座承载了近1800年历史的千年古邑,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更是一座活生生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赣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赣西地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