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草局发布最新公告:如何科学防范东北虎?
黑龙江省林草局发布最新公告:如何科学防范东北虎?
2024年11月18日清晨,黑龙江省勃利县长太村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东北虎伤人事件。一只野生东北虎突然闯入村庄,咬伤了一名正在喂牛的村民。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人虎冲突的警钟,也凸显了掌握科学防范知识的重要性。
东北虎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成年雄性体长可达2.2米,体重165-180公斤。它们主要在夏季繁殖,幼虎通常在出生后19个月才会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东北虎对栖息地的选择性较低,从红松林到蒙古栎林,各种森林环境都能适应。它们主要以野猪、马鹿等大型有蹄类动物为食。当自然猎物短缺时,东北虎可能会进入人类居住区捕食家畜,从而引发冲突。
东北虎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般在凌晨和黄昏时段最为活跃,白天则相对安静。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相比,东北虎能够容忍与人类共存,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在患病、受伤、保护幼崽或捕食时会变得极具攻击性。
科学防范措施
避免遭遇
在东北虎频繁出没的区域,应在重要路口树立警示牌,提醒入山人员提高警惕。
尽量避免在晨昏时段进入山林,此时是老虎的活跃期。入山时应随身携带求救信号弹、鞭炮等应急工具,并避免穿着鲜艳的衣服。
不要单独进入林区,活动时应通过说话或敲击树木发出声音,提前预警,避免与虎突然遭遇。
避免在林区内长时间蹲伏,从事采菜等弯腰劳作时,可在脑后佩戴假面具,因为虎不轻易从正面攻击人。
尽量避免林内散养家畜,晚间要将家畜从山林里圈回,避免老虎捕食家畜造成损失。
不要带狗一起进山,狗不仅无法保护人,还可能引来老虎的攻击。
发现幼虎、患病或受伤虎,或老虎捕食的猎物残骸,千万不要靠近,应立即远离,并向当地相关部门汇报。
应急处理
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背对虎,不要快速奔跑,这些行为都会激发虎的攻击欲望。
如果正面遭遇老虎,但虎没有直接攻击,而是与人对视或发出低吼警告,不要转身快跑,要慢慢后退,离开虎的视线后快速撤离。
如果老虎试图靠近并攻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进入房屋、汽车或爬树到虎够不着的高度以躲避危害。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点火的方式进行驱赶,也可以通过大声讲话,敲击金属制造噪音,或使用求救信号弹“喷火筒”或炮竹进行驱赶。
如果老虎攻击人后马上停止攻击,且受攻击的人尚未失去意识,建议卧倒静止,徒劳的反抗会将其激怒,适得其反。
如果老虎将人扑倒后继续攻击,应优先保护颈部,同时用任何可用的工具进行反击。
与虎发生冲突后,应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
促进人虎和谐共处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东北虎种群数量逐渐增加,人虎相遇的概率也在上升。为了实现人虎和谐共处,专家建议:
加强对东北虎迁移活动的监测,及时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继续推进东北虎栖息地的生态保护修复,特别是做好迁移廊道的恢复,让老虎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维护受损群众的利益。
在有老虎出没的村庄安装配备人工智能的红外线摄像头,实现自动报警和智能驱赶。
提升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资源,让老虎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充足的食物,减少进入人类活动区域觅食的机会。
面对日益频繁的东北虎活动,我们既要做好科学防范,也要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通过持续的保护和管理,相信未来人与虎能够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