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湖北仙佛寺石窟艺术设计
趣谈湖北仙佛寺石窟艺术设计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酉水河畔,有一座始建于东晋咸康年间的佛教圣地——仙佛寺。这里不仅以其精美的摩崖石刻闻名,更融合了儒、释、道、巫四教文化,成为土家族和苗族的重要宗教场所。
石窟艺术:千年匠心的凝结
仙佛寺石窟是长江中游与两湖地区现存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石窟内的造像多达27尊,涵盖释迦牟尼、弥勒、双观音等,不仅造型生动,且服饰、手势等细节无不透露出初盛唐时期的文化特征。这些纹饰图案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建筑布局:佛教文化的立体展现
仙佛寺的建筑布局遵循了典型的佛教寺院格局,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阁)、方丈室等。
山门:三解脱门的象征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天王殿:守护佛法的四大天王
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注:不是四大金刚哦)。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他们分别是:
- 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罗吒(zhā),手拿宝珠,有的说拿大刀,有的说拿琵琶。统率毗(pí)舍阇(dū)(癫狂鬼)。
- 西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有的说青色,名毗(pí)流驮(tuó)迦(jiā),手拿金刚杵(chǔ),有的说拿宝剑,统率鸠(jiū)盘荼(tú)和饿鬼。
- 南方广目天王:身肉色,名毗(pí)流博叉,手持龙(也有持蛇的),统率臭饿鬼。
- 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名毗(pí)沙门,一手持伞,一手托宝塔(或银鼠)。统率夜叉,罗刹等。
大雄宝殿:佛法智慧的集中体现
大雄宝殿是寺庙中心主体建筑。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文创产品: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近年来,仙佛寺的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深受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据统计,仅大半年时间,祈福类线上店铺数量就高达1.68万,品牌9703个,累计销售额4亿。其中,佛珠手串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200%。
祈福饰品:寄托美好祝愿
佛珠手串是仙佛寺最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之一。每一颗珠子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如财运、健康、姻缘等。年轻人将其佩戴在身,既是一种时尚配饰,更是一种心灵寄托。
生活用品:融入日常的禅意
从钥匙扣到冰箱贴,从书签到笔记本,仙佛寺的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却因为加入了佛教元素而变得与众不同。
食品:品味禅意生活
仙佛寺还推出了素食黑巧等特色食品。以“正知、正觉入味,用正信、正念品味”的理念,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仙佛寺石窟艺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从千年前的摩崖造像到今天的文创产品,仙佛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与喜爱。这座古老的寺庙,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