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北京台春晚如何持续霸屏?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北京台春晚如何持续霸屏?
2025年春节,北京台春晚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国收视率0.89%,市场份额3.88%,排名省级春晚第一;在索福瑞35城数据中更是取得12连冠的佳绩。这台以“春天花会开 幸福向未来”为主题的晚会,不仅在收视率上遥遥领先,更在全网掀起热议,传播量突破304亿,阅读量达179亿,成为省级卫视春晚中的绝对王者。
创新驱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今年的晚会首次实现京津冀三地联合录制,首次打造沉浸式社区舞台,将京津冀三地的非遗元素、特色年俗和地方美食巧妙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表达。
在技术创新方面,北京台春晚深度融合AIGC、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通过AI技术让金代铜坐龙与唐代十二辰蛇像“开口说话”,用数字拟人化叙事讲述生肖文化的历史脉络。小品剧《爱,微笑和机器人》更是集结了国内10家科技公司的17款AI机器人,从手冲咖啡到跳舞,展现出前沿科技的多样魅力。
突破边界: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
北京台春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节目内容上,更体现在其突破传统的传播方式上。晚会期间,北京台首次联合地铁大兴机场线推出主题专列,将“春晚”主视觉车厢打造成最强“春运”氛围组。同时,还首次联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春晚纪念版天宫藻井冰箱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在社交媒体互动方面,北京台春晚更是玩出了新花样。晚会首创与环球时报《在北京看环球》全球直播讲述春节非遗,首次联合抖音独家策划征集#我有节目献给春节,播放量达32亿+。此外,还首创北京台春晚“后期机房”发布会互动直播,热度持续登顶微博直播第一;与美图秀秀合作推出春晚明星同款AIGC贴纸,让观众在春节“朋友圈晒图大赛”上倍儿有面子。
贴近生活:烟火气里的温情与感动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还在于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细腻把握。晚会以“饺子”为贯穿线,从开场短片《过年,吃饺子啦》到《包你幸福一年年》的歌舞表演,再到“千人饺子宴”,将这一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发挥到极致。
晚会的舞台设计成沉浸式京津冀社区,孩子们在小巷里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小院长椅上唠家常、吹口琴,年轻的夫妻手挽手从花店出来,怀里抱着一束新鲜的鲜花……这些场景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文化传承: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
北京台春晚在创新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乒乓球冠军马龙变身“文物发布官”,解读京津冀三地的蛇文物,展现中国人对蛇形象的文化创造与精神寄托。李宇春演唱的国风版《回春天》,周深的《她说,老啦》,以及关晓彤、胡先煦、王宝强带来的融合戏曲、曲艺、杂技等元素的《回家过年》,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会价值:传递正能量,展现城市魅力
北京台春晚不仅是一场文艺盛宴,更是一次展现城市魅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绝佳平台。晚会中演唱北京接诉即办纪录电影的主题曲《答案》时,精选大量视频素材,展现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取得的成就。二环路滨水步道、新开通的三条地铁线、野鸭湖等地的骑行道,都被融入节目内容中。晚会还邀请多名2024年北京榜样代表到现场,从栾留伟烈士妻子薛巧艳,到捐髓救人的外卖小哥刘壮,一个个“北京故事”,温暖着每一个普通百姓。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源于其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坚守。它不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个集科技、艺术、生活、文化于一体的超级文化IP,为未来的春晚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