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探秘澳门:22处世界遗产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
《万里走单骑》探秘澳门:22处世界遗产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
近日,大型文化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走进澳门,聚焦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明珠城市。节目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带领团队,深入探访澳门22处世界遗产历史建筑,展现澳门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独特魅力。
澳门历史城区: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这里汇集了中国最古老的教堂遗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坟场、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第一座西式剧院、第一座现代化灯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学等。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创新保护:为历史建筑注入新活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澳门特区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行政法规,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规对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措施,包括:
- 划定11处“景观视廊”、19条“风貌街道”和24处“城市肌理”,并提出相应的指导原则
- 根据建筑的文化价值制定“建筑限制条件”
- 针对22处历史建筑制定“建筑修复准则”
- 建立“遗产影响评估”机制
- 制定可持续性保护措施
- 对城区内的市政设备、绿化、交通等进行管控
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重获新生
澳门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不仅注重物理层面的修复,更重视功能的活化利用。通过政企合作模式,澳门成功打造了一批兼具历史价值和现代功能的地标性建筑。
以新中央酒店为例,这座始建于1928年的建筑曾是澳门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第一个拥有电梯的酒店。在抗战时期,它不仅是爱国人士筹募救国资金的重要场地,还曾是凤凰山区抗日游击队白马队的秘密据点。2016年,力行集团斥资逾20亿港元收购并进行修复活化,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融入现代服务功能。如今的新中央酒店已成为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又一典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澳门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东望洋灯塔的景观因周边高楼建设而受到威胁,部分历史建筑因自然老化和人为因素而受损。澳门特区政府正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努力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
澳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不仅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价值,让这些承载着中西文化交融历史的建筑,继续见证澳门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