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健康教育如何助力早诊率提升?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健康教育如何助力早诊率提升?
每年5月25日所在的周是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守护甲状腺 提升她力量”。这一主题的设定,凸显了甲状腺疾病在女性群体中的高发态势。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忠艳介绍,由于生理特点,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更为常见,发病率是男性的近3倍,在女性新发癌症中已上升至第4位,成为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早诊率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疾病危害。然而,目前我国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和诊断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防控效果。
甲状腺增生的早期信号
甲状腺增生,作为甲状腺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是在常规体检中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的。据统计,一般人群中通过触诊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7%,而借助高分辨率超声,这一比例可高达20%-76%。
甲状腺增生的典型表现包括颈部肿块或结节,这些结节可能是单个也可能是多个,大小不一。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音嘶哑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约5%-10%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即甲状腺癌。因此,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预防恶性病变至关重要。
筛查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疾病的筛查率有所提高。然而,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指出,甲状腺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低的特点。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往往等到出现明显体征时才就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另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对甲状腺功能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筛查覆盖率不高。此外,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筛查的普及。尽管甲功筛查属于健康体检基本项目范围,但部分人群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未能定期进行体检。
健康教育:提升早诊率的关键
面对甲状腺疾病筛查的挑战,健康教育被专家们视为一剂“社会疫苗”。通过普及甲状腺疾病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可以有效推动早筛早诊理念的落实。
中日友好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马骁指出,由于甲状腺疾病过于“低调”,公众对其认知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对甲功筛查等专项检测重视不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是提高早诊率的重要途径。
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持续开展甲状腺健康相关科普工作,打造了“看甲本领”“去甲存真”“爱甲行动”等多个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甲状腺科普作品库。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基层和年轻医生提高了专业水平,也提升了广大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
媒体的宣传推广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可以将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传播得更广、更远。例如,央视新闻就曾邀请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吕莉霞,为公众讲解甲亢和甲减的区别,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疾病信号。
此外,学校、社区等机构也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形式,普及甲状腺疾病知识。例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在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期间,组织多学科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现场为群众提供触诊、报告解读、健康咨询等服务,受到广泛好评。
共同行动,守护甲状腺健康
提高甲状腺疾病的早诊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甲状腺疾病防治的投入,完善相关医疗保障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医疗机构应将甲状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提高筛查覆盖率。医务人员应积极投身科普事业,创作权威、科学、有趣的健康教育内容。媒体应发挥传播优势,扩大健康知识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对于个人而言,提高健康意识,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是预防和控制甲状腺疾病的关键。特别是女性、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曾接受头颈部放射治疗等高危人群,更应重视甲状腺健康,定期进行筛查。
甲状腺疾病虽然发病率高,但通过早筛早诊早治,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甲状腺健康,提升女性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