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勐泐大佛寺:千年文化的传承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勐泐大佛寺:千年文化的传承密码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B%90%E6%B3%90%E6%96%87%E5%8C%96%E6%97%85%E6%B8%B8%E5%8C%BA/63492439
2.
https://www.sohu.com/a/837301108_121924581
3.
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jinghong/xishuangbanna-mengle-cultural-tourism-area-101308/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6%95%99%E5%8E%86%E5%8F%B2
5.
https://www.xsbn.gov.cn/88.news.detail.dhtml?news_id=41473
6.
https://www.rzhr.com/baiqi/yanwogongxiao/261652.html
7.
http://www.yndhly.com/Tour/Show.asp?ItemID=830
8.
https://www.rddl.com.cn/CN/10.13284/j.cnki.rddl.003754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5%82%B3%E4%BD%9B%E6%95%99
10.
https://www.wingontravel.com/tours/detail/xishuangbannatravel-1-9626
11.
https://www.meishishwang.com/2947.html
12.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291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郊的南莲山上,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寺静静地矗立着,它就是勐泐大佛寺。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佛寺,不仅是傣族人民的宗教圣地,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

01

一段传奇的历史

勐泐大佛寺的前身是景飘佛寺,它的建立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是由傣王拨龙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的。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 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然而,这座见证了无数虔诚祈祷的佛寺在清咸丰年间(公元1848年)毁于战火。直到2005年,在原址上开始重建,才重现了昔日的辉煌。重建后的勐泐大佛寺占地400亩,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为国内外所独有,佛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巧妙融入到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色彩。

02

独特的建筑艺术

走进勐泐大佛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曼飞龙佛塔。这座建于公元1204年的佛塔,由3位印度佛教传教士设计,傣族头人主持建造,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塔基呈梅花状,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围绕着8座小塔,高9.1米,分布八角,塔身是多层葫芦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龛里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整座群塔洁白无瑕,秀丽无比。

除了曼飞龙佛塔,寺内还分布着各种风格的佛塔:缅式钟形、泰金刚座、八角形密檐等,千姿百态。这些塔基本上由砖砌成,外敷石灰、涂料,大多是实心。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风格独特。各佛寺佛殿内部由佛座、僧座和经书台3部分组成。佛座上塑的释迦牟尼像,大多是坐像,佛祖的耳朵奇特,又大又宽,成形。身材瘦削,眉清目秀,双手扶膝,流露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使人产生对傣族历史追溯的好奇心。佛寺旁边或附近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格。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一个屋顶,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无墙壁,四通八达,供人出进,虽属重复建筑,由于布置巧妙,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

03

南传佛教的文化传承

西双版纳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这种佛教由印度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也称小乘佛教。由于小乘佛教以巴利文为经典语,故又称巴利语佛教。小乘佛教部派分为:大众部、上座部、说一切有部、正量部等四个部派。勐泐大佛寺上座部流行于印度南方及东印度;说一切有部在西北及中印度和西印度;正量部流行于西印度和南印度。说一切有部还传播到苏门答腊、爪哇,而正量部也存于越南中部。

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及理论:“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佛教认为人生一世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八苦,主张自己解脱,隐居修行,最终达到涅槃境地,期望通过奉行善业和积累德业,通过修行来世得到好报。按照小乘教义,有二法不可违,一为佛法,一为王法,故小乘教在其所传播地区与政治统治者关系密切,从而使这一宗教的传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自上而下传播,宗教得到统治势力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二是在其传播地区具有全民性,对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在勐泐大佛寺,你可以看到不同等级的僧侣:帕(沙弥能士)、都(比丘)、祜巴(长老或都统长老)。男子七、八岁后被其父母送到佛寺学念经,做预备“帕”,傣语称为“科勇”;予备“帕”学会规定必学的几套经之后,便请好师父,择良辰吉日削发为僧,始称为“帕”;当“帕”年纪达到20岁时,佛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本人又不愿还俗,经申请并经中心佛寺住持长老同意,可晋升为“都”,当“都”年满30岁,本人愿终生为僧,且佛学造诣已很深,经本人申请并经西双版纳总佛寺、当时的召片领或勐的总佛寺、勐土司同意,可晋升为高僧“祜角形密檐佛塔,千姿百态。

04

现代的宗教与旅游胜地

如今的勐泐大佛寺不仅是佛教徒朝圣的圣地,更成为了游客了解傣族文化和南传佛教的重要窗口。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感受浓厚的宗教氛围,欣赏精美的建筑艺术,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

寺内每天都有丰富的活动安排:泼水活动每天两场(14:00和16:00),孔雀放飞五场(9:30至17:00)。游客可以选择普通票(120元/人)或网上预订优惠票(108元/人),儿童、学生、老年人等还可享受折扣。从景洪市区到大佛寺交通便利,自驾经勐泐大道可达,打车约需15元。

作为西双版纳最大的佛寺,勐泐大佛寺不仅是傣族人心中的圣地,更是南传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它见证了傣族人民的信仰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重要窗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