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氨溶液:性质、配制及应用全解析
银氨溶液:性质、配制及应用全解析
银氨溶液,又称吐伦试剂,是一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主要用于检测醛基的存在。它通过硝酸银与氨水反应制得,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将醛氧化为羧酸,并在反应过程中析出金属银,形成银镜。本文将详细介绍银氨溶液的性质、配制方法、应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银氨溶液的基本信息
银氨溶液是硝酸银的氨水溶液,又称为吐伦试剂。其化学式为Ag(NH3)2OH。这种溶液具有将醛氧化为羧酸的能力,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生金属银沉积于玻璃反应器皿壁上,形成银镜。因此,银氨溶液常用于制作瓶胆和鉴别还原糖。值得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配现用,不宜保存。
中文名 | 银氨溶液 |
---|---|
别称 | 吐伦试剂、托伦斯试剂、土伦试剂、Tollens试剂 |
应用 | 用于实验室观察银镜反应 |
英文名 | Silver ammonia solution |
化学式 | [Ag(NH3)₂]OH·XH₂O |
安全性描述 | 应现配现用、不宜保存、久置易爆 |
配制方法
实验室配制方法
- 准备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氢氧化钠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 配制溶液:在洗净试管中,注入1mL硝酸银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教材配制方法
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硝酸银溶液,然后边振荡边逐滴滴入2%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化学反应过程如下:
向溶液里逐滴滴加氨水首先析出AgOH:
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常温下AgOH极不稳定,分解为Ag2O暗棕色沉淀:
2AgOH → Ag2O + H2O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
Ag2O + 4NH3 + H2O → 2[Ag(NH3)2]OH生成的[Ag(NH3)2]OH与前面反应生成的NH4NO3反应:
[Ag(NH3)2]OH + NH4NO3 → NH3·H2O + [Ag(NH3)2]NO3
因此,向AgNO3溶液里加入稀氨水至沉淀溶解的总方程式为:
AgNO3 + 2NH3 → [Ag(NH3)2]NO3
此时溶液中只含[Ag(NH3)2]NO3,即得到[Ag(NH3)2]NO3,不是氢氧化二氨合银。
银镜反应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葡萄糖、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或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反应本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注意事项
- 银镜反应的成败关键之一,是所用的仪器是否洁净。
- 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 实验完毕,试管内的银氨溶液要及时处理,先加入少量盐酸,倒去混和液后,再用少量稀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否则可能会生成雷爆银(主要成分是氮化银)。
银氨溶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也是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方程式:
2[Ag(NH₃)2OH] + R-CHO → R-COONH₄ + 2Ag↓ + H₂O + 3NH₃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方程:
HCHO + 4[Ag(NH₃)₂]OH → (NH₄)2CO₃ + 4Ag↓ + 6NH₃ + 2H₂O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₃容易过量,使Ag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
常见谣言
谣言:银氨溶液放久后会产生叠氮化银(AgN3)而引起爆炸
驳斥:银氨溶液析出的爆炸物是氮化银Ag3N或者氨基银AgNH2,从来不会形成叠氮化银
文献结论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