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市府大楼的光影新生:上海建工的守护之路
老市府大楼的光影新生:上海建工的守护之路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于2024年9月19日启幕,作为黄浦区分会场的核心打卡点,老市府大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彩的光影秀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这栋历经百年沧桑的历史建筑,在上海建工的精心守护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百年建筑的新生
老市府大楼原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22年,是上海重要的政治地标。大楼采用“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混合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5年,上海建工启动了老市府大楼的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历时9年,于2024年5月完成工程建设。
创新设计,重现辉煌
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需要平衡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与痕迹;另一方面,要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满足现代使用需求。最终,设计团队决定采用“围合”的理念,新建第四面建筑体,恢复原始设计的口字形布局。这一设计不仅优化了建筑的功能布局,更使其成为真正的城市公共空间。
技术创新,守护历史
上海建工在项目中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考虑到项目位于市中心,邻近地铁线路和重要建筑,施工团队采用了复杂的基坑维护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同时,为了保护院内的历史建筑,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了平移技术,将小红楼暂时移出施工区域,待地下空间建设完成后,再将其复位。
光影艺术,点亮城市
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老市府大楼上演了名为《辉光日新》的光影音乐视听艺术作品。作品以创意投影秀和互动乐器表演装置的形式,展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通过两个不同篇章的投影秀——“胶片历史叙事”和“当代多元文化”,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上海从旧日辉煌到现代繁荣的华美变迁。
城市更新的典范
老市府大楼的改造项目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更新实践。通过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这栋百年建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地标。它向世人展示了历史与现代的和谐统一,也为其他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老市府大楼的光影新生,是上海建工守护城市文脉的生动写照。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光影时代,这栋百年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