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纪念馆: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纪念馆: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解放南路2号,是一座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的大型纪念馆。纪念馆主要纪念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
2021年6月25日上午,“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览”正式开幕!同时,淮海战役纪念馆也于同年7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以崭新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展览展陈面积1200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为1900延米,共展出珍贵文物2000余件、照片1000余张。
展览以展示淮海战役的历史进程和伟大胜利为主要内容,通过“两种前途 命运决策”、“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四个部分,遵循“团结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礼赞人民”的逻辑脉络,追求战役的宏观认知与微观的详细解读。
展览以“心视点 绘经典”为设计理念,从主题、内容、精神、空间、体验、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表达,意在打造一座艺术性的历史主题展馆,以“声、光、影、物”设计概念重织时空,实现内容、空间与文物的“全景式”体验。
序厅:人民的胜利
踏入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序厅,一股庄重而深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历史的交汇点,是胜利的序曲。序厅的主题“人民的胜利”,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中。它不仅仅是对淮海战役胜利的简单概括,更是对人民群众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伟大力量和坚定信念的崇高颂扬。在这里,可以通过左右巨幅生动的浮雕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以及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与付出。
第一部分:两种前途 命运决策
这一部分通过三个单元,详细阐述了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过程,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的智慧与胆略。
第一单元:命运抉择 必胜信念
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生动的解说,向我们展示了淮海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难抉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人民军队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战略进攻 中原新局
通过模拟战场和多媒体展示,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中的英勇与智慧。他们巧妙地运用战术,打破了敌人的防线,为中原地区的新局面打开了通道。
第三单元:帷幄筹谋 经略淮海
对淮海战役整体战略决策的深入解读。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解说,我们得以窥见人民解放军高层在战役中的运筹帷幄,以及他们为经略淮海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第二部分: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
这一部分通过四个单元,详细叙述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进程,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的英勇与顽强。
第一单元:战役第一阶段
通过模拟战场和实物展示,可以亲身体验了战役第一阶段的激烈与紧张。人民解放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地围歼了黄百韬兵团,为孤立徐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战役第二阶段
对战役第二阶段的深入解读。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解说,了解人民解放军如何巧妙地运用战术,成功地围歼了黄维兵团,并合围了杜聿明集团,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单元:战役第三阶段战场休整
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休整期间的英勇与顽强。他们利用休整的时间,充分准备,最终成功地全歼了杜聿明集团,为战役的胜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四单元:空前胜利 辉煌战果
对淮海战役胜利成果的全面展示。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感受到那场空前胜利的辉煌与壮丽,以及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智慧。
第三部分: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
这一部分通过三个单元,生动地展示了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中的伟大力量和坚定支持。
第一单元:动员群众 保障战役
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生动的解说,展示了人民群众如何积极响应号召,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战争”的深刻内涵。
第二单元:车轮滚滚 支援前线
对人民群众支援前线场景的生动再现。通过模拟战场和实物展示,我可以亲眼目睹那些独轮车、担架等实物,以及描绘人民支援前线生动场景的画作和雕塑。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中的巨大贡献和深厚情谊。
第三单元:生死与共 鱼水情深
人民群众与人民解放军之间深厚情谊的深情颂扬。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我们得以感受到那种生死与共、鱼水情深的深厚情感,以及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无限热爱和支持。
第四部分: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
这一部分深情地缅怀了淮海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尊重文物、敬畏历史、感悟思想的前提下,塑造我党决策的艺术、我军指挥的艺术、军民同心上下一致的艺术。用文物、档案、纪实影像展现真实的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擦亮清晰全民记忆共识,反映万流归海的历史必然,展现淮海战役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与基本走向,以物叙史、以物释史、以物证史。让史实说话、让数据发声、让人物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进而达到读懂历史、讲好故事、树起形象、留下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