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岛红色文化传承之旅:浙江海洋大学师生在行动
蚂蚁岛红色文化传承之旅:浙江海洋大学师生在行动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舟’觅红韵”调研团踏上了舟山市的蚂蚁岛,开展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探索文化传承的深刻之旅。通过寻访老党员刘苏军、了解妇女们建造“妇女号”机帆船的故事以及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渔业文化的创新实践,调研团成员全方位地感受了蚂蚁岛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此外,在返程轮渡上举办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中,赵汉顺同学向一群小学生介绍了蚂蚁岛的革命历史,让红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学习到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蚂蚁岛:一座承载红色记忆的海岛
蚂蚁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由四个小岛组成,因形似蚂蚁而得名。这座面积仅2.84平方公里的小岛,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上世纪50年代初,在政府的领导下,蚂蚁岛人民自力更生,成立了渔业生产互助组,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渔业人民公社,成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
进入新时期,蚂蚁岛大力发展虾皮等海产品加工产业,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虾皮市场。2018年,蚂蚁岛建成了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渔村风貌展示和创业精神传承,成为重要的党性教育场所。如今的蚂蚁岛,不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海岛,更是中国农村艰苦创业精神的象征。
青年学子追寻红色足迹
浙江海洋大学“‘舟’觅红韵”调研团的到来,为这座充满历史感的海岛注入了青春活力。调研团成员们首先参观了蚂蚁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深入了解了蚂蚁岛从贫困到繁荣的奋斗历程。在创业纪念室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渔具,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
随后,调研团成员们来到三八海塘。这条全长1300米的海塘,是蚂蚁岛妇女们用双手一铲一铲筑起来的。它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见证妇女解放和艰苦奋斗精神的丰碑。站在海塘上,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调研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妇女们的勇气和毅力。
老党员讲述创业故事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团成员们有幸采访到了老党员刘苏军。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曾亲身参与了蚂蚁岛的创业历程。他深情地回忆道:“那时候条件艰苦,大家都是靠着手拉肩扛,才建起了第一条机帆船。现在的生活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要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
刘苏军老人的话深深触动了调研团成员们的心。他们意识到,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所需要学习和继承的。
创新发展:红色文化的新时代诠释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蚂蚁岛的红色文化正在以新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近年来,蚂蚁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同时,岛上还建立了舟山海洋文化教育体验基地,通过各种教育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海洋文化。
在与当地年轻人的交流中,调研团成员们欣喜地发现,蚂蚁岛的红色文化正在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许多年轻人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蚂蚁岛的海产品和红色文化;有的年轻人则通过文创产品,将红色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让红色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开来。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返程的轮渡上,调研团成员赵汉顺同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他向一群小学生讲述了蚂蚁岛的革命历史和创业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赵汉顺说:“看到孩子们对红色文化充满兴趣,我感到非常欣慰。这说明红色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影响新一代人。”
这次实践活动让调研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是静止的历史,而是具有生命力的精神财富。它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正如蚂蚁岛上的老一辈创业者们所期待的那样,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浙江海洋大学“‘舟’觅红韵”调研团的蚂蚁岛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红色文化探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通过这次活动,调研团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们表示,将把这种精神带回校园,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