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二路街道:春节垃圾分类不放松,智能管理提升环保实效
石门二路街道:春节垃圾分类不放松,智能管理提升环保实效
随着春节临近,上海石门二路街道积极行动,通过一系列现场保障措施,确保春节期间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街道城运中心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不仅上门了解沿街商铺员工对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还对垃圾分类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街道行动:全方位保障垃圾分类
石门二路街道针对春节期间的特殊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垃圾分类保障方案。街道工作人员携带宣传海报、容器标贴等物资,对沿街商铺的垃圾分类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硬件漏洞现场整改。同时,街道还针对社区物业、单位箱房等主要区域对象,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项检查指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石门二路街道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手段。例如,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二期小区,智能化垃圾箱房配备了通风设备、除臭装置、防蚊装置等,优化了投放环境。箱房内部的“智慧大脑”可以针对不分类行为进行“云劝导”,并具备满桶预警功能。
全市成效:垃圾分类达标率大幅提升
从全市层面来看,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上海全市居住小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5%。今年1至5月,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27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1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111吨,较《条例》实施前分别增长1.8倍、15倍和70%,而干垃圾日清运量17060吨,减少17%。
上海还大力推广智能化回收平台,如“沪尚回收”微信小程序,覆盖全市16个区。该平台整合了各区回收主体企业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更灵活便捷的回收服务。同时,上海还在沿街设置24小时可回收物精细化智能回收设备,方便市民随时交投。
春节期间:垃圾分类与传统习俗并重
春节期间,上海仍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一般每日开放3至4小时,集中在居民投放高峰时段(如上午及傍晚),具体时间可能根据小区情况调整。同时,也要尊重春节传统习俗,如大年三十白天可以清理垃圾,但晚上需避免扔垃圾,尤其是初一全天不宜外扔,以示聚财。
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上海还推出了上门回收服务。市民可通过“沪尚回收”微信小程序预约,回收人员会上门收取可回收物,并根据重量给予相应费用。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既方便了居民,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参与度。
石门二路街道表示,将继续深化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探索更多创新实践。通过持续巩固垃圾分类实效,不断提升街道的宜居指数,为居民和商户提供更加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