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高邮之隐藏在苍蝇馆子里的高邮特色小吃
逛吃高邮之隐藏在苍蝇馆子里的高邮特色小吃
焦家巷面馆
位于中山路上,焦家巷口。对面是一家殡葬店。离盂城驿和南门大街不远。停车不方便,而且这条路往前有石墩子,大点的车无法通行。
招牌的鱼汤面和馄饨都没有吃到。阳春面就是酱油拌面(类似的拌阳春面用的虾籽酱油在高邮随处可以买到的),颜色深偏咸,吃不惯,我觉得不如葱油拌面好吃。面浇头都是现炒的,出菜速度不快。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陈小五小吃部
主打就是馄饨,没有面。下午4点钟居然生意火爆的很,号称高邮下午茶。馄饨个头适中,皮薄馅足,不过汤都是阳春面专用的酱油汤+胡椒粉,口味偏重,导致吃不出馄饨的味道了。
高邮
价格实惠的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外送的生馄饨量也不少,据说还有给外地发快递的。
高邮
姚记饭店
这家是吃炒菜的,离陈小五不远。慕名而来的客人不少,下午大约4点半左右才开始接待。厨房和店堂中间还隔着另一家小饭馆和一家肉铺。用餐环境是差了一点,不过几个菜口味确实还是不错的。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姚记最出名的就算是这碗汪豆腐了,价格低廉,口味清爽。汪曾祺写到:“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欢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
姚记的汪豆腐就不用酱油,加了鸭血等配料,似乎应该归为改良版的“汪豆腐”。
高邮
这道炒腰花挺不错的,鲜甜适口。
高邮
丁鱼臭干(臭豆腐干烧昂刺鱼),臭豆腐干又厚又硬,不太入味,建议选稍微软一点的臭豆腐干来做,可能口感会更好一些。
高邮
春来茶馆
在高邮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网上查到的地址在高公桥路上,高邮市体育场北门口对面,就是下图这个地方。我暂且称其为“春来茶馆(高公桥路店)”吧。不过和网上的图片不符。
高邮
高邮
奇怪的是,当地友人发给我的定位却显示“春来茶馆“在北面不远另一条通湖路上,见下图。这家“春来茶馆(通湖路店)”在大众点评上能查到,不过标注的地址又是“高公桥路体育场北门对面”。
这两家春来茶馆到底什么关系搞不太清楚,店家也不愿多说。不过,通湖路店几乎没有堂食,需要在门口等着取,且路边不能停车。
高邮
高邮
而“春来茶馆(高公桥路店)”这里路边算有少量停车位,早上7点半左右到还能停车。也是现包现蒸的,里面还有两个小房间可以堂食。
高邮
基本就是这个师傅一个人包
高邮
“春来茶馆(高公桥路店)”的五丁、豆沙和菜包各打包了几个。
高邮
高邮
松子烧麦
高邮
能吃到松子。
高邮
“春来茶馆(高公桥路店)”的包子比“春来茶馆(通湖路店)”的价格略低,外观差别不大,口味有没有差异就不清楚了。
这家的面皮偏硬一些,皮薄馅足。五丁包里笋丁香菇丁多肉丁偏少,口味还可以。豆沙包和三鲜菜包还蛮好吃的,不甜不油。
新霖飞国际大酒店(原波司登国际大酒店)
这家算当地最好的酒店之一了,自助早餐也有不少当地特色小吃。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高邮
蒲包肉
最后说说蒲包肉,这个东西貌似离开高邮就没有了。基本就是5元一个,鸭蛋大小,口感类似午餐肉。汪曾祺纪念馆门口的张氏和二子比较有名。张氏的粉一些,味道偏咸。二子的紧实一些感觉肉含量多一点。差别不大。